迅收网

行业资讯

下载手机APP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技术文库 » 正文

精细化工短板明显 我国煤化工仍未找准出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8-04  来源:废品网  作者:静  浏览次数:49
核心提示:经过近些年的发展,目前我国煤化工企业的科研力量已较为雄厚。但煤化工企业的许多科研人员却在做同样的题目,例如费托合成的钴剂

经过近些年的发展,目前我国煤化工企业的科研力量已较为雄厚。但煤化工企业的许多科研人员却在做同样的题目,例如费托合成的钴剂和铁剂、甲醇脱水制烯烃催化剂、乙二醇加氢催化剂等的研发。这些题目与科研院所严重撞车,其研究的深度无法与国家级科研院所相比。

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煤化工企业在精细化工方面的科研却显不足,建设精细煤化工装置的技术多为引进。以近期盛名的陕西榆林循环经济煤炭综合利用项目为例,该项目以煤炭为原料,通过煤气化、甲醇制烯烃/烯烃衍生物等装置年产218万吨的精细化工产品,其23套化工装置中采用国外技术的19套,十几套精细化工工艺全部引进。

这就是煤化工科研畸形发展的后果。相当于在一列高铁列车上,一个车厢挤满了人,而另外几个车厢里的乘客却寥寥无几。

国家科研院所的特点是数量少,高层人才集中。他们的任务是解决全国性的问题,课题的立项是面向全国大众需求的产品和军工产品等。另一个特点是他们的成果是必须在全国推广,直至总产能满足国家需要。而精细化工产品的需求量没有这么大,在市场化的情况下,技术转让率也不高,因此国家科研院所对此兴趣不会很大。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付款方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服务条款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最新发布 | 最新供应 | 最新公司 | 回收信息 | 粤ICP备14082258号-1

©2007-2018 广州迅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