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动物有各种形状,有不少是块状,片状,紧贴在岩石、贝壳或蟹壳上,此外还有指状、瓶状、壶状……,它们也呈五彩缤纷,有黄色、橙色、紫红色、绿色……数不胜数,不论什么形状和颜色,体内都有一个中央腔,水流不停地从身体周围进入又从顶部的孔流出。一个小小的海绵,每天能过滤100升海水,由于水流快速的流动,吸进无数微生物,同时中央腔内水流含氧充足,海绵本身没有什么防御武器,因此成为许多动物的舒适住所——犹如是个大旅店和避难所,如龙虾、蟹、对虾或一些鱼遇到危险时就急忙躲入海绵体内。有些小型的鱼如鳚、金鲈等进入到海绵深处安卧并捕捉食物。有一些褐色管状海绵内居住着管状蠕虫。有一种大型龟头海绵体内藏着无数的虾、蟹、蜗牛、海星等等。在一个龟头海绵中竟发现有16000只鼓虾。在凤仙花海绵体内居住的大多数白色蠕虫,构成海绵体重的大部分。这些无偿地为其他动物提供住处的海绵是无害无毒的。但也有些海绵是有害有毒的,如:褐红色、直径1.2米块状的凤仙海绵,它向外的骨针具有一定毒性,潜水员若不小心接触了它,就会感到痛痒并发生皮疹。有一种叫做钻孔海绵,它蔓延生长可覆盖山丘珊瑚群体的整个表面,并能在珊瑚的石灰质骨骼上向下钻孔侵入珊胡群体的内部。另一种钻孔海绵生长在珊瑚上,并分泌粘液杀死活的珊瑚虫。
海绵有很强的繁殖和生长力,一种篮状海绵能长到2米高,寿命长达100年。总之,形形色色的海绵是海底奇观中的一个成员。
市场上供应废旧海绵不一定都是发黄海绵,但是海绵的黄变,一直是一个长期困扰海绵生产厂家和多元醇生产厂家的问题。不少海绵厂家,特别是一些高档海绵生产厂家,都试图通过添加抗氧剂,光稳定剂来改善海绵的抗黄变性能,但收效并不显著。抗氧剂,从根本上为海绵黄变提供了一套解决方案,本文将结合多元醇与海绵生产上下游的特点,系统的分析海绵黄变的原因。通常,从添加剂的角度分析,海绵的黄变包括以下四种:
海绵发泡/加工过程中,由于高温引起的热氧老化黄变、接触空气中的氮氧化物(NOx)引起的气熏变黄、海绵引起的织物污染
海绵接触紫外线而引起的黄变
而这些黄变,往往和抗氧剂存在着直接的关系。换句话说,抗氧剂的存在,既有可能对以上某些黄变有着正面抑制作用,例如:海绵发泡/加工过程中高温引起的热氧老化黄变正是通过添加抗氧剂加以抑制的;但是,也可能起负面作用,而促进其他种类黄变的发生,例如:胺类抗氧剂在接触空气中的氮氧化物(NOx,主要来自汽车尾气),或紫外线,会促进海绵黄变;而抗氧剂BHT,则是织物污染的主要诱因。
通常,多元醇生产厂家会在多元醇中添加一定量的抗氧剂,其目的是为了保证下游发泡厂家,在使用多元醇发泡过程中的安全生产。目前,国内聚醚生产商主要使用的抗氧剂类型为BHT和胺类抗氧剂或酚噻氰的复配抗氧剂体系;而国际一席知名的聚醚生产商主要是选用一些大分子量的受阻酚类抗氧剂,与胺类抗氧剂,如汽巴的IRGANOX®1135(大分子量阻酚类抗氧剂),与IRGANOX®5057(胺类抗氧剂)就属于这种体系。
而作为海绵市场厂家,在拿到一种多元醇时,除了考虑安全,成本与发泡性能外,很少去评价多元醇中的抗氧剂体系对海绵黄变的影响。而这常被大家忽略的因素,却隐藏着影响海绵黄变的重要原因。
通常在理想状态下,存在于多元醇中的抗氧剂,在海绵发泡过程中,能够发挥抑制由于发泡本身产生的高温对聚合物的老化降解,既保证了海绵发泡过程的安全生产,又有效防止了海绵发泡过程中的芯部黄变的问题。但是,随着海绵发泡完成,残留在海绵中的抗氧剂却容易引起许多海绵的黄变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