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锌渣随着过去矿业“黄金十年”期的发展,全球不断有新的重大矿床发现,加之技术的进步,使以前没有商业价值的矿床能进行经济开发并利用,在此情形下全球多数大宗矿产资源储量呈现增长态势。
“我国是全球能源与矿产资源第一消费大国,主要矿产品的消费依然处于高位态势,特别是石油、铁矿石、铜等大宗矿产,进口资源占消费的比例超过了50%。除稀土、钨、钼等少数传统优势矿产之外,我国主要矿产资源几乎都存在全面对外依存现象,形势依然严峻。”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资源室主任、研究员陈甲斌日前接受中国矿业报记者采访如是说。
全球矿产资源供需格局
在全球矿产资源供需关系上,矿产品的生产、消费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二战后近70年,世界经济出现了多次“恢复—回升—发展—衰退”的周期性规律,重要矿产品生产及消费也经历了多次反复,但大多矿产品供需总量基本平衡,并略有富余。
“在勘查资金与技术等要素投入的驱动下,世界不断有新的重大矿床被发现,使得全球大宗矿产资源储量大多呈现增长态势。就目前探明的矿产储量,按当前的开采水平估算,全球绝大多数矿产的储采比均达到30至50。与此同时,技术进步全方位地拓展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范畴和空间,大量非常规能源、非传统矿产、共伴生矿、低品位矿石、难选治矿石、以前难以达到工业要求的矿床变得可以经济地开发利用,极大地提高了矿产资源的保障能力。”陈甲斌研究员这样分析全球矿产资源储量。同时,他表示,由于许多金属具有不可破坏性和可替代性的特点,即可以循环利用或者找到替代品,极大地缓解了对原生矿产的需求,使得全球矿产资源供应保障能力总体向好。
全球矿产资源供应格局与资源禀赋直接相关,资源丰度相对较高的国家与地区,往往都是供应的主要聚集区。但是,主要发达国家得益于资源需求的相对平稳、二次资源的回收利用体系成熟,同时出于保护生态环境等目的,资源供应量有趋减态势;相反,发展中国家,出于经济发展需要,资源开发意愿不断增强。因此,在不同的目的与背景的驱动下,当前全球矿产资源供应格局步入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并重的时代,只不过由于矿业在各国经济中的地位不同,导致各国矿业发展的模式与轨迹会有差异性的变化。
需求方面,已经完成工业化的国家仍是当今世界矿产资源消费需求的主体,但消费量占全球的比重呈下降趋势;发展中国家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资源需求总规模持续增长,占全球的比重越来越大,尤其是中国、印度等人口大国,正在迅速成为世界矿产品需求增量的主要聚集区,使得全球矿产资源消费重心“东移”迹象明显。
资源大国所生产的矿产品,正不断地通过贸易等途径流入发达国家及正在崛起的发展中国家,其中贸易流量中的增量,主要流向了发展中国家,使得全球铁、铜、铝等重要矿产已形成了以南美和澳大利亚为主要出口方,以中国、日本和韩国为进口方的贸易格局。
陈甲斌分析,未来10年~15年,全球能源、铁矿石、铜、铝需求增量将来自于印度和东盟国家,接续中国的需求,并将推动全球矿业的持续繁荣。2020年之后,随着印度、巴西等国家陆续进入工业化高峰期,全球资源需求将又一次高涨,资源价格会进入又一次上涨周期。
国内主要矿产品供需态势
目前,煤炭约占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的66%,石油消费占比17.1%,天然气、水电、核电及风电等低碳与非化石能源约占总量的16.9%。我国以化石燃料为主,这种能源结构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其中,石油是我国能源问题的核心,也成为我国能源供需中的“结症”,供需缺口会越来越大。2014年,净进口原油30778万吨。
“新常态下,我国资源需求增速将全面回落,也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世界资源需求明显减缓,但是消费大国地位难以改变,2020年前后我国主要矿产需求将陆续达到峰值。” 陈甲斌分析,受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及各地进行煤改气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天然气消费规模迅速扩张。2014年,全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1897亿立方米,预计2015年将达到2000亿立方米,比2010年翻一番。伴随消费规模的扩张,我国天然气将进入快速发展期,将继续全面推进天然气勘探开发,促进天然气储量产量快速增长,预计到2020年,常规天然气产量将达2100亿立方米、页岩气产量将达300亿立方米、煤层气产量将达200亿立方米。
随着我国能源供应重大结构性调整,非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项目陆续投产运营,对煤炭需求产生了显著的替代效应,使得煤炭主导地位将被弱化。与此同时,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高耗能产品需求回落。鉴于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中的主体地位在不断弱化,以及化解产能过剩的现实压力,资源枯竭、煤质差、开采成本高、历史负担重的煤矿退出采掘序列具有其必然性。
对于另一大类矿种——铁矿石,陈甲斌表示,我国是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和铁矿石消费大国,钢铁需求基本已达峰值。但是,国际四大铁矿石生产巨头继续扩大生产规模,根据四大铁矿巨头建成项目的投入估算,淡水河谷、力拓、必和必拓2017年铁矿年产能将分别达到4.6亿吨、3.6亿吨、3.6亿吨,FMG 2014/15财年产量及发货量在1.55亿吨至1.60亿吨之间。
陈甲斌认为,伴随国外巨头产能的扩张,我国废钢积蓄量也在不断增长,对原生铁矿石消费的替代效应不断显现。随着国际巨头新建产能的陆续投产,全球铁矿石供需发生了转折性变化,未来全球铁矿石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将更加凸显,我国利用境外资源将具有更多的机遇,包括铁矿石采购成本机遇。但是,面对国外低成本精矿产品产量创新高和废钢循环利用的冲击,国内铁矿山生产经营将受到很大冲击。
相比我国传统优势矿产资源供应过剩,我国大宗有色金属矿产品生产与消费规模继续扩张,但是原料供应短缺问题突出,并成为制约相关产业发展的“瓶颈”,其中铜、铝、镍表现得尤为突出。
矿产资源市场动态与展望
“2014年,SNL金属经济集团发布全球有色金属总勘查投资预算为107.4亿美元,同比减少26%,这只是全球地质勘查投入大幅下滑的冰山一角。同年4月,全球地质勘查活动指数(PAI)触碰到历史最低点,延续下行趋势。”陈研究员说。
他认为,从全球勘查项目融资情况来看,2014年总体略低于2013年水平,并表现出不稳定的态势。与融资情况相对应,矿业证券市场依然低迷,2014年多伦多证券交易所全球矿业指数震荡下行,全球固体矿产融资局面不稳定。
初级矿产勘查公司艰难,勘查预算比例严重下滑,采矿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全球基本金属处于库存消化期。世界经济仍处在深度调整期,虽然延续了复苏态势,但发展不平衡。相比发达经济体的形势好转,新兴经济体压力较大,经济复苏缓慢,世界经济不稳定不确定性突出,从而影响到全球矿产资源的实际需求,大宗矿产品供应过剩,价格整体下跌,并影响到资源市场的基本供需面,全球矿业下行趋势未变。
在矿产品市场中,矿产品价格主要由供需关系、美元指数、库存等因素决定。受全球宏观经济影响,矿产品价格以持续下跌为主基调,其中主要有色金属矿产品的价格走势分异。供大于求的铜、铅、锡价格震荡下行;去库存化明显的铝价格止跌回升,锌供应减少带动锌价上涨等;镍价则呈现出先扬后抑的走势。
陈甲斌研究员认为,受国际环境影响,我国主要矿产品产供销与矿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继续回落,下行趋势明显,有的甚至进入负增长态势。由于我国正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其他行业对矿产品的需求不可能短时间内大幅上升,加之对资源开发的环保要求越来越高,及开发成本的上升,矿业将成为高门槛行业,新常态下面临严峻挑战。矿业发展要主动适应新常态,一靠改革,二靠创新。在转方式、调结构中,要用现代技术装备改造传统矿业,促进矿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