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收网

行业资讯

下载手机APP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废金属 » 正文

云南电荒卷土重来 “绿色铝谷”产能告急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5-15  浏览次数:51
核心提示:云南水电短缺是一个深层次矛盾,这不仅影响企业的产能搬迁计划,也让“绿色铝谷”这一称号大打折扣。不考虑当地客观地理和自然条

云南水电短缺是一个深层次矛盾,这不仅影响企业的产能搬迁计划,也让“绿色铝谷”这一称号大打折扣。不考虑当地客观地理和自然条件,一味地承接和扩大高能耗产业,总是要付出生态代价。

现在做企业,不懂一点气候大模型和气候变化常识,可能面临巨大风险。

谁能想到,水电大省云南,曾经因为水电太丰富,长期面临“弃水”难题,可最近连续几年,又因为干旱,河流和水库因降雨不足而减少,水电发力大幅下降,导致云南面临缺电的困扰,一些企业不得不限制产能。

这一转变,很多专家归结为气候变化原因,因气候变化导致近年连续干旱,冬春季节性干旱的极端气候事件已成为云南常态。

在很多云南人的印象中,因毗邻“亚洲水塔”青藏高原,云南和四川水网密布,这里的冬天也经常下雨,空气中水汽丰富。但现在这一切都在改变,云南已经连续干旱三年,不只是云南,整个西南地区,都在经受大旱考验。

2023年,云南省遭遇了196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的气象干旱。2024年以来,又持续发生冬春连旱,楚雄、丽江、迪庆、怒江、红河都不同程度遇到枯水情形。

连续的干旱,苦了五六年前那些把产能搬迁到云南的铝业企业。山东魏桥、河南神火、中铝集团、山东创新、中信戴卡、今飞等行业头部企业,陆续把产能转移到云南,一是为了减少电费支出,二是希望用上丰富而清洁的水电,为高能耗的电解铝产业向绿色铝业转型奠定基础。

云南也提出打造“中国绿色铝谷”的计划,云南省工信厅数据显示,全省现有电解铝产能已达610万吨,待全部项目建成后产能将达800多万吨,接近全国1/5。

但目前“绿色铝谷”计划遭遇巨大挑战,这些高能耗企业饱受电力短缺的困扰,过去连续三年限电减产,到2023年年底,云南地区电解铝企业已在3年内减产4次,前3次影响产能分别达到160万吨、124万吨以及67万吨,合计减产产能超350万吨。

从2023年底持续到今年4月,云南又传出限电减产消息。有知情人士向能联社透露,从去年年底到今年一季度,云南电解铝厂各家企业开始压减负荷,综合折算下来理论减产产能180万吨左右,约占云南省电解铝指标产能29%,接近三成。

尽管随着火电、光伏和风电的上马,用电紧缺情况逐渐解决,电解铝产能也在最近逐渐回升,但云南水电短缺的深层次矛盾并没有解决,这不仅影响企业的产能搬迁计划,也让“绿色铝谷”这一称号大打折扣,如何破解,非常考验当地政府的智慧。

最近云南电解铝企业逐渐复产。

来源:百川盈孚

01 “孔雀”西南飞

电解铝是用电大户,生产1吨铝需要消耗13500度左右的电。巨大的电耗,决定了电解铝产业也是高碳排放行业。如果使用煤电,每吨铝的整个生产过程要排放13吨左右的二氧化碳。

根据国际能源机构的数据,铝占全球直接工业二氧化碳排放量的 3%。

为了约束电解铝行业的高碳排,欧盟的碳关税(CBAM)把铝和水泥、钢铁、化肥、电力以及氢能一起,列入首批碳税覆盖行业。

中国方面,今年3月,生态环境部发布了“关于公开征求《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指南铝冶炼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查技术指南 铝冶炼行业》意见的通知”,这意味着铝冶炼行业或成为继电力行业之后,第一个全国碳市场扩容的重点行业。

所以,不管是从欧盟的碳关税还是国内的碳市场履约需要看,用绿色或清洁电力生产低碳铝,都势在必行。

从经济效益看,绿电铝也将凸显碳成本优势。

根据安泰科的数据,使用火电生产电解铝的吨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13吨,而使用水电或其他绿色电力生产的吨二氧化碳排放量仅为1.8吨,两者相差7倍之多。按照最近国内碳价100元/吨计算,每吨绿电铝有望节约碳税1120元成本。

如果出口到欧盟,低碳铝的碳税成本更可观。

可以预见,电解铝行业纳入全国碳交易市场后,火电铝企业将面临较大的碳税压力。说电解铝行业将迎来“绿色革命”,一点不为过。

当然,中国很多铝企很早就意识到这些问题,多年前就开始谋划布局。

2015年,山东魏桥创业集团与云南省政府签署了合作共建绿色铝创新产业园系列协议。

2018年,中铝集团与云南签署了将云铝股份的股权全部无偿划归中铝的协议,并打算向云南转移120万吨产能。

2019年5月,云南神火90万吨绿色水电铝材一体化项目正式开工建设,同年12月31日通电投产……

这样的案例很多,最激进的是魏桥集团,其旗下的中国宏桥,先是将原魏桥铝电的203万吨电解铝产能转移至云南文山州,2021年公司又宣告,将另外搬迁193万吨电解铝产能至云南红河州。

宏桥的电解铝产能一共是646万吨,如果两个项目全部转移完毕,意味着宏桥将向云南转移近三分之二的产能。

产能搬迁当然需要成本,宏桥之所以不远万里选择云南,一是云南水电资源丰富,对于能源消耗密集的铝冶炼生产来说,这里可以更容易获得比煤炭清洁的能源;还有一个重要原是当时云南的水电比煤电便宜。

2022年前后,宏桥虽然在山东是自备用电,但含税也平均每度电达到0.55元,但在云南电解铝企业平均电价是0.42元左右,此前云南为了支持铝业落地,甚至便宜到0.3元以下。

这0.13元的差价,对电力占据生产成本40%左右的电解铝行业来说,是一个重大利好。

但事情的发展并没有这么顺利,各种意外使得企业搬迁计划被延后,实际产能也受到影响。

来源:上海有色网

02 因缺电,产能转移计划受阻

所有的问题,都出在缺电上。因为缺电,当地不得不限制产能,因为缺电,当地不得不提高电价以应对电荒。

首先是2021年,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完善电解铝行业阶梯电价政策的通知》,严禁对电解铝行业实施优惠电价政策,并要求完善阶梯电价分档和加价标准。

后来一些企业反应说,云南电费已涨至每度电 0.47 至 0.50 元,虽然仍低于北方冶炼厂的电费,但这又高于当时的电费预期。

更关键的是,因为水电不足,为了保居民和农耕用电,当地不得不对企业定期下达临时停产命令。

这一次限产从2023年10月开始,当地下达文件,要求省内电解铝企业限产比例平均达到20%左右,启动日期为11月1日,一周执行到位。

直到2024年开春,还没有缓解,云南省电解铝限产规模开始进一步扩大,限产比例已接近三成。

云南本来是水电大省,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去年云南水力发电量2716.3亿千瓦时,占其总发电量约八成,云南水电装机规模居全国第二位。

但最近几年因干旱,来水告急,云南省电力供需形势日渐趋紧。

今年一季度,云南水力发电量434.63亿千瓦时,下降10.9%。

今年2月,昆明电力交易中心发布的《云南电力市场2023年运行总结及2024年预测分析报告》认为,2024 年,预计云南电力电量“双缺”局面仍将持续。预计全年电量缺口约270亿千瓦时,最大电力缺口达750万千瓦。

由于水电不足,计划中的铝产能转移计划受到很大制约。一些铝业冶炼厂正在放缓或缩减已经推迟的计划,还有一些冶炼厂正在寻找替代地点。

比如宏桥在文山的203万吨产能工厂,于2020年开工,计划于2022年8月实现满负荷生产。但不稳定的水电阻碍了这一计划实现。

再比如宏桥转移到红河州的193万吨产能,原定于2023年3月投产。然而,据一位熟知内情的人士透露,红河的初始产能仅为 50 万吨,直到今年年中才可能准备就绪。最后能否满负荷投产,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因素。

为了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魏桥集团同时把眼光投向了西北地区。去年5月,魏桥集团董事长张波,山东创新集团董事长崔立新宣布,将联手投资400亿元,以风能和太阳能为动力,在内蒙古霍林郭勒市打造绿色低碳铝基新材料国家级示范基地。

图为云南神火铝业有限公司全景

来源:富宁融媒

03 云南的自救行动

云南除了要打造“中国绿色铝谷”,还提出打造中国“光伏之都”,都是高能耗产业,按照规划,如果云南电解铝项目全部建成,产能将达到800多万吨。

这些高载能工业的集聚,带来了云南用电量的激增。据云南省能源主管部门测算,未来三年,云南每年电量增长均在200亿千瓦时以上。

面对水电的下滑,云南开始了自救行动,首先是削减了西电东送的“外卖订单”。2023年,云南为了自家够用,外送电力下降6%多。

再是恢复此前的火电,并押宝风电和光伏。

从2023年起,云南放宽了煤电上网电价浮动范围,允许在基准价基础上上下浮动20%,同时政府派出“督战队”全力支持煤电和火电厂重新焕发青春。2024年一季度,云南火力发电量169.15亿千瓦时,增长13.5%。

但火电用多了,“绿色铝谷”就名不副实了。

所以云南又押宝以风光为主的新能源。2023年新能源装机量不到一年时间就翻了一倍,晋升为云南省内的第二大电源。风电装机已达1530万千瓦,集中式光伏也达到了1959万千瓦。

按照云南的宏伟蓝图,2022年至2024年,每年新开工2000万千瓦新能源项目,力争三年新增新能源项目5000万千瓦。

装机量上升,也提升了发电量。2024年一季度,云南风力发电量145.86亿千瓦时,增长61.2%;太阳能发电量46.91亿千瓦时,增长163.7%。新能源发电量占比创新高,弥补了水电下降影响。

但云南发展风电和光伏,存在两个巨大障碍, 一是地形,二是生态红线。

云南90%以上是山地,地形复杂不说,生态保护红线也不能踩,这就导致投资成本非常高。

云南风电资源理论上达到1.23亿千瓦,但实际上能开发利用的也就2000万千瓦左右,而且集中在高海拔山地和山脊上,规模小,比较分散。光伏也差不多,一不小心就破坏植被。

对于这些客观地理和自然条件,云南应该有清醒认识,一味地承接和扩大高能耗产业,总是要付出代价,要考虑生态承受力。不能为了GDP,把宝贵的绿水青山搭进去了。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付款方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服务条款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最新发布 | 最新供应 | 最新公司 | 回收信息 | 粤ICP备14082258号-1

©2007-2018 广州迅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