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日前联合印发《关于支持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要求,严格控制对违规新增产能的信贷投入。并要求加快信贷产品创新,促进钢铁、煤炭行业转型升级。积极创新中长期信贷产品,支持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和产品升级。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进一步完善存贷款利率定价机制,增强自主理性定价能力,结合当前企业承受能力并着眼长远发展,合理确定钢铁、煤炭行业贷款利率水平。
绿色信贷或者绿色金融是近年来刚刚兴起的概念,绿色信贷主要是指银行在信贷业务中充分考虑行业对环境的潜在影响,简单来说,即对那些高能耗、高污染的行业收缩信贷支持,同时相应加大对绿色产业、节能环保企业的支持力度,真正做到资源集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信贷授信机制。
银监会研究局巡视员叶燕斐在日前召开的2016年中国绿色金融论坛上透露,“十三五”期间,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开展自评价的基础上还要做绿色银行的评级,具体的工作将由银行业协会来推进。
叶燕斐透露,截至去年年底,21家大型银行的绿色信贷占信贷总量的比重接近10%,而21家银行的信贷已经占到信贷总量的70%以上。
苏宁金融研究院贸易金融中心主任黄志龙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银行金融机构贯彻绿色信贷理念应该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加强授信审批管理,根据客户面临的环境风险的性质和严重程度,确定合理的授信权限和审批流程,同时还应要求企业提供环境潜在影响的报告。具体来说,对于钢铁、煤炭等行业的转型升级,对于环境影响小、循环经济理念和技术先进的企业,但是短期内可能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的企业,应给予支持,例如延长贷款期限、下浮贷款利率、扩大信贷授信规模,相反对于那些技术落后、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坚决停贷或抽贷。
二是授信分批拨付资金,做到事中监管。对于已授信的钢铁、煤炭企业的技术改造、智能化改造、产品升级,银行要密切关注项目准备、施工、运营等各个环节,应当设置环境风险评估预警指标,对出现重大环境风险隐患的企业,可以临时中止信贷资金拨付。
三是授信贷款事后评估。对于已经完成的钢铁、煤炭等企业改造升级的项目,同样要对项目的环境风险进行评估、测算,对项目的环境风险建立责任追究制度,总结经验,逐步完善绿色信贷授信审批的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