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收网

行业资讯

下载手机APP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环卫新闻 » 正文

“教育”耗时费力,却是推进垃圾分类的关键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5-27  浏览次数:52
核心提示:  相较于出台硬性的规定措施,教育是一个相当耗时费力且见效缓慢的过程,但缺了这一环,垃圾分类恐怕也很难真正成为一种习惯和
   相较于出台硬性的规定措施,教育是一个相当耗时费力且见效缓慢的过程,但缺了这一环,垃圾分类恐怕也很难真正成为一种习惯和自觉。
 
  近日在深圳举行的院士高峰年会上,深圳的生活垃圾处理方式和存在的问题受到专家的关注,两院院士和多位学者、企业界代表共同探讨了垃圾处理问题。
 
  10年前,深圳生活垃圾处理量是366万吨,当时有关部门规划的预计是到2020年将达到535万吨,但实际上2014年就突破了550万吨,比规划提前了6年多。谈及深圳的垃圾处理情况,深圳相关部门负责人不无忧虑。这种担忧并非多余,由于人多地少,深圳垃圾处理面临巨大挑战。
 
  若按照现行“产生多少—收运多少—建设多少处理设施”的被动垃圾治理模式,且在垃圾处理设施难以落地的情况下,深圳势必出现“垃圾围城”危机。此前,位于坪山鸭湖垃圾填埋场和位于松岗燕罗塘片区的老虎坑环境园都出现因“垃圾”而起的极端事件,这也从侧面提醒我们垃圾减量分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在院士高峰年会上,有专家坦言,垃圾分类要从娃娃抓起,以学校和物业小区为单元,以学生带动家庭,养成全社会垃圾分类的习惯。这样的建议虽不能立竿见影地解决城市垃圾处理之困,但却言明了应对垃圾围城问题的关键。
 
  去年8月1日,《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管理办法》正式施行,其中明确了将实行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制度。物业服务的城市居住区,物业服务单位为责任人;单位自管的,自管单位为责任人;不能确定责任人的,所在地区政府的派出机构为责任人。诸如此类的措施若能得以落实,无疑有利于推动深圳垃圾分类的进程。但刚性的制度和有效的落实是一方面,在垃圾分类的问题上,“教育”尤为重要。
 
  政策再好,居民不懂或是不买账,也很难见成效。而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垃圾分类推进难,很大程度正在于教育的缺失。2014年9月,在深圳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交流展示会上,一份小小的问卷和四个分类垃圾箱难倒了大批前来参观的市民。调查问卷显示,有近62.5%的受访者表示对垃圾分类回收后的用途“不清楚”。客观而言,垃圾分类知识并不艰深晦涩,但要将知识上升为理念、自觉和行动,却绝非朝夕之功。譬如为推行垃圾分类,日本进行了约10年的全民教育,年年讲,月月讲,还通过学校环境教育,用小学生来教育大人。一个社区新入住的居民一般在第一天就会收到有关垃圾分类的说明和扔垃圾时间表,上面还有中、日、韩、英四种文字说明和彩色漫画图示。有留日学生在博客中称,自己到日本上的第一课就是如何对垃圾进行分类。
 
  相较于出台硬性的规定措施,教育是一个相当耗时费力且见效缓慢的过程,但缺了这一环,垃圾分类恐怕也很难真正成为一种习惯和自觉。也因此,在通过政策引导的同时,很有必要拿出一个着眼长远的教育规划,并做好10年乃至更长时间才能有所收获的准备。
 
  2014年,深圳相关部门曾发起中小学垃圾减量分类知识竞赛,比赛期间,在深圳各区共开展了7场教师垃圾减量分类培训会议,为全市近500所中小学的1000多位教师讲解了垃圾减量分类的知识等内容,全市近20万中小学生通过一款融入垃圾减量分类知识的《绿色西游》网络游戏参加了网络预赛……这样的做法就是很好的垃圾分类教育,而如何让相关教育成体系而非昙花一现,则需要有更周全的考量和制度安排。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付款方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服务条款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最新发布 | 最新供应 | 最新公司 | 回收信息 | 粤ICP备14082258号-1

©2007-2018 广州迅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