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收网

行业资讯

下载手机APP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废金属 » 正文

产能“欲去弥增”,怎么破?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5-31  浏览次数:16
核心提示: 据媒体报道,连续14年居全国第一位、粗钢产量约占全国四分之一的河北,有个令人费解的现象:其每年去产能力度都很大,但钢铁实
  据媒体报道,连续14年居全国第一位、粗钢产量约占全国四分之一的河北,有个令人费解的现象:其每年去产能力度都很大,但钢铁实际产量却几乎每年都在增长。十年来,河北陷入了“去产能、增产量”的诡异怪圈之中。

  最近钢铁连续价格上涨,一些省份钢铁产量出现大幅度上涨,钢铁产能名减实增。据报道,产量有增无减的不止钢铁。2016年前4个月,除了煤炭的日均产量在4月有所下降外,水泥、有色的日均产量都是持续提升的。我认为,破解“去产能、增产量”的诡异怪圈,还得在强化“市场出清”措施上下工夫。


  去产能是当前我国经济闯关的五大战役之首,社会各界对此已有广泛共识。但具体到地方,尤其是一些钢铁重镇,所承受的GDP下降、失业、财政锐减等压力恐怕可以用“难以割舍”来形容,因而“一边去产能、一边增产量”的局面不难理解。


  且不说地方政府的“不情愿”,其实以行政干预手段实施的政策性压减“去产能”也存在弊病:一是有可能违背市场规律,钢企更多依赖政府补偿、补贴,从而付出较高的“去产能”成本。二是政府无法精确识别过剩产能中,究竟谁是好的产能,谁是坏的产能。例如,小钢企并不一定就是坏的产能,河北天柱钢铁集团年产能只有360万吨,但2015年盈利2.8亿元。而有些大型钢企动辄出现几十亿的亏损。三是政府“拉郎配”式兼并重组鲜见成功案例,后遗症较多。例如盈利的沙钢被亏损的山东钢铁兼并重组后出现巨额亏损。


  追根溯源,产能过剩实际上就是行政手段干预市场种下的一枚苦果。市场有其灵巧的均衡机制——“市场出清”,即市场通过价格的灵活性,来调节供需平衡。以钢铁为例,一旦出现超额供给,价格就会下降,钢企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将价格降低;落后产能只能降低产量直至退出市场,那样,市场也会处于或趋向于供求相等的一般均衡状态,不存在产能过剩。


  然而,决定企业是否退出并不是只有市场唯一因素,地方政府在各种利益驱动下,通过国家贷款、财政补贴等为其“续命”,该减产量没有减产量,该倒闭的没有倒闭,从而出现产能过剩。这些“僵尸企业”不仅仅吸食国家经济的“血液”,还吸食行业内有竞争力企业的“血液”——以不公平竞争破坏市场效率。


  去产能的目的不仅仅要降低供给、缩小供需失衡,更重要在于通过淘汰落后产能、清除“僵尸企业”,恢复市场灵巧的均衡机制,从而提升生产率。基于此,提出几点强化“市场出清”机制的建议:第一,坚决遏制行政手段干扰“市场出清”机制,对产能过剩“釜底抽薪”,如规范减税、财政补贴、银行贷款等低效率政府行为,真正实现让市场决定企业优胜劣汰。第二,以市场竞争效率决定“去产能”,对“僵尸企业”等通过关停并转,加快清理退出市场,不单以规模大小、企业性质来决定。加强产能国际合作、出台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扶持政策,从而提升过剩产能行业的生产效率。第三,依法实施市场化兼并重组或破产重组,避免政府“拉郎配”。第四,对于高污染、高排放企业,政府严格执行环保、绿色信贷等标准,防止落后产能牺牲环境等负外部性来逃避“市场出清”惩罚。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付款方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服务条款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最新发布 | 最新供应 | 最新公司 | 回收信息 | 粤ICP备14082258号-1

©2007-2018 广州迅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