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利好促行业发展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元之年,很多规划会陆续出台,而稳增长仍然是2016年宏观经济发展的主基调,基础设施投资将在稳增长中发挥重要作用。
但是对于钢铁工业来说,目前存在的问题就是产能过剩,供大于求。对此,业内人士表示,从化解的方式来看,可以利用加法和减法的方式一起化解过剩产能,一个就是去产能,通过环保、技术、质量、产品、国际产能合作等方式使得过剩产能得到化解,通过供给侧的改革实现生产端的优化升级。
另一方面,通过对我们目前潜在的需求进行投资,例如环境保护建设、城市轨道等交通建设、地下管廊建设,医疗、养老、托儿等民生设施建设,核心技术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研发建设,也包括进行国防建设等。
业内人士认为,在当前钢铁行情暴涨暴跌和经济稳增长的背景下,行动计划的出台,在稳定市场信心、刺激需求市场、带动经济发展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业内人士还表示,由于这些投资建设主要弥补经济短板,很大程度上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平衡,同时也可以实现中国综合国力的飞跃性提高。这样通过供需两端的共同发力,可以更加科学有效地推进和改善供大于求的市场关系,而不是单一的搞一刀切。“那么在去产能的持续推行下,供需会逐渐平衡,价格也会实现稳定,市场将会逐步得到净化,保持钢铁行业稳定发展,也给企业转型提供了条件。”业内人士说。
基建投资拉动钢材需求
“在当前国家大力推进钢铁煤炭行业去产能任务之际,如此密集的基建项目投资行动计划的出台,对钢铁行业来说肯定是一种利好,而且影响巨大。”业内人士说。
当前,中央下定决心下大力度化解钢铁过剩产能,并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化解钢铁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就在前不久的4月上旬,工信部官员还表示,到2020年中国将削减2亿吨钢铁产能,预计至2020年全国钢铁产能11.3亿吨,其中包括部分来自僵尸企业的产能。而据报道,近期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的钢铁研讨会上,多个国家也纷纷将全球钢铁产能过剩的矛头指向中国,谴责中国钢铁产量过生以及向国外倾销钢铁。
在钢铁需求内忧外患的现实情况下,业内人士表示,此次行动规划的出台,基建项目投资带来的需求还是很大的。
根据上述工信部官员的数据,业内人士用具体数据向记者说明,如果按粗钢出口维持在1亿吨水平估计,全国粗钢产量维持8亿吨不变,按照去产能测算和前期应该首先淘汰掉的僵尸产能,那么假设在2016~2018的三年期间淘汰1亿吨,那2018年的钢铁产能就在12.3亿吨。
对于当前钢材的消费需求,根据生意社的数据测算,来自于铁路、公路、水路、机场、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等共占比在34%左右,那么预计全国钢铁基建消费需求在2.14亿~2.38亿吨之间(便于计算取中间值2.3亿吨)。
随后,业内人士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解释道:“现在行动计划提出在三年内总投资4.7万亿元。按照每万亿元带动624万吨钢材需求来测算,4.7万亿元可带动2820万吨的钢铁消费。那么平均每年新增940万吨的需求,则相比于全国的基建消费需求预测的2.3亿吨,多增加了24.5%左右。”
螺纹钢轨或将受益
据行动计划提出,2016年重大工程、重点推进项目中,太原至焦作铁路项目新建铁路362公里,投资约419亿元,山东省也有两项目列入2016年交通基础设施重大工程建设重点推进项目,分别是鲁南铁路曲阜至临沂段,新建铁路134公里,投资193亿元,济南R3线一期工程新建线路19公里,投资135亿元。“铁路、公路等基建项目的建设,首先要用到建材里面的螺纹钢,其次还要用到铁轨、火车轮等。”
据业内人士分析,此次除了螺纹钢和铁轨等品种外,对于铁路、公路等建设项目用钢来说,主要消费的品种还有钢筋、线材、型材、桥梁板等。“目前看来,能生产螺纹钢的企业多数是民营企业,就国企来说,河北钢铁还比较多。而铁轨方面,目前产量较大的是鞍钢和攀钢(目前归属鞍钢),攀钢重轨目前占国内产量的40%,鞍钢占20%,火车轮方面则是马钢比较多。”业内人士继续分析。而且他表示,中国建筑钢材的质量也比以前有了较大的提升,尤其是国家杜绝二级螺纹钢,现在流通的都是三级螺纹钢,在质量强度上都是没有问题的。
在钢轨生产企业里,除了鞍钢和攀钢,“宝钢、包钢和武钢也是较大的铁轨生产企业。”业内人士补充道。
除了钢企外,基建投资主要利好的则是项目工程公司,而钢材的品种直接受影响的有不锈钢材、管材、型材和建筑钢材,还有深加工板材,例如建筑彩涂等。同时,现在架构钢建筑正在努力推行,所以一些品种钢、特种钢也会受到提振。
业内人士乐观地向记者表示,如果计划中各个项目能顺利实施的话,按照目前市场2500元/吨的钢价来测算,最后钢价或会再次回到3000元/吨,是实际支撑价格而不是像此前的虚高涨价。那么对于目前的钢铁行业来说也是一种新的机遇。“虽然看起来,4.7万亿投资是挺多的,但也不能过于乐观,这些项目什么时候能够开工,能否顺利开工还需要好多部门的协调。而且计划刚刚发布,今年作为开始之年,需求不会有太大的改观。”业内人士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