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电油运:结构调整“快步走”
发改委数据显示,前5个月,全国水电、风电发电量同比分别增长16.7%和14.5%,火电发电量同比下降3.6%,相当于节约标准煤3000万吨以上,减排二氧化碳近1亿吨;全社会用电量2282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7%,增速比去年同期回升1.7个百分点,其中,三产和居民生活用电合计对全社会用电增长的影响度达到85.1%,远高于二产的9.6%。
“通过数据可以发现,我国发电、用电结构都在不断优化,发电结构的优化受益于水电成本的降低,而用电情况的优化则反映了去产能、去库存的切实推进,同时也从侧面说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正取得成效。”北京科技大学管理学院经济贸易系主任何维达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此外,煤炭产量继续下降,4月份以来,主要产煤省区产量出现明显下降;5月份,成品油销量小幅下降,日均成品油销量76.1万吨,同比下降1.34%;前5个月,全社会完成货运量160.9亿吨,同比增长2.7%。”李朴民表示,从煤电油运的情况来看,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总体供需保持平衡。
过剩产能:“四招”化解渐起效
去产能开始显现成效。根据统计局数据,1-5月份原煤产量下降8.4%,5月份当月的产量和库存下降更快,5月份原煤产量下降15.5%,5月末规模以上原煤生产企业库存同比下降6%;1-5月份粗钢产量下降1.4%。
李朴民表示,钢铁、煤炭化解过剩产能开始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并已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抓工作机制。建立了由25个成员单位组成的化解钢铁煤炭过剩产能和脱困发展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二是抓政策配套。定印发了奖补资金、财税等8个专项配套政策文件;三是抓目标分解。近日,各有关省区市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施方案都已制定完毕;四是抓典型示范。遴选了杭钢、山东能源、陕煤化、徐州矿务集团等企业的好做法,对他们在产能退出、转型升级等方面的做法予以积极宣传推介。
“除了要注重具体措施的落实,在全面化解过剩产能过程中,还应该重视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一方面要削减低附加值过剩产能,像钢铁行业,应通过中央与地方联动,减少中低端钢铁产能;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科技创新,加快转型升级,避免新增低附加值产能。”何维达说。
投资项目:三大领域是重头
5月份审批的重大项目,主要集中在水利、交通和高技术领域。发改委数据显示,5月,国家发改委共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6个,总投资780亿元。包括农业水利项目5个,总投资92亿元;交通基础设施项目4个,总投资621亿元;工业项目1个,总投资8亿元;高技术项目4个,总投资57亿元;其他项目2个,总投资2亿元。
李朴民表示,这些重大项目主要作用在于:一是加强水资源开发,保障城镇用水安全,如贵州省黄家湾水利枢纽工程;二是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如太原至焦作铁路,全长362公里,有助于促进晋东南城镇群崛起;三是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提高医学创新研究水平,如转化医学研究设施(北京协和)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
何维达指出,相比于以前,当前重大项目的投向更重视经济薄弱环节及高技术领域,这有利于改善我国经济结构,未来,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项目的投入,不断提高我国经济“含金量”。
对外合作:中欧班列“发力”行
从2011年3月19日重庆首趟“渝新欧”班列开行以来,国内一些城市陆续开通了通往欧洲和中亚的铁路集装箱班列。发改委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已有重庆、成都、郑州、武汉、苏州等16个城市陆续开行了去往德国杜伊斯堡、汉堡,西班牙马德里等12个欧洲城市的集装箱班列,已铺画班列运行线路39条,国内日均行驶1300公里以上。
而由于中欧班列处于发展初期,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沿线交通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支撑能力不足、通关便利化有待提升、供需对接不充分、综合运输成本偏高、国内的一些无序竞争时有发生等。
李朴民表示,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国家发改委、中国铁路总公司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稳步推进中欧班列统一品牌建设,并于6月8日正式启用中欧班列统一品牌,带有统一品牌和标识的中欧班列从全国多地同时发出,这将有利于集合各地力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将中欧班列打造成具有国际竞争力和信誉度的国际知名物流品牌。
“中欧班列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而随着统一品牌等配套建设的不断完善,它将进一步提高‘一带一路’沿线贸易往来的效率、降低贸易成本,并将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串联’起来,实现互利共赢。”何维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