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收网

行业资讯

下载手机APP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废金属 » 正文

中国钢铁业大整合能否带来“强心剂”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6-27  浏览次数:17
核心提示:中国钢铁行业重组大幕终于开启。昨天,武钢股份和宝钢股份分别发布公告,称两家公司正在筹划战略重组事宜,重组方案尚未确定,方
 中国钢铁行业重组大幕终于开启。昨天,武钢股份和宝钢股份分别发布公告,称两家公司正在筹划战略重组事宜,重组方案尚未确定,方案确定后需获得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同时两家公司宣布今天起双双停牌。钢铁巨头重组的消息传播已久,此时拉开大幕,恰逢其时。

钢铁行业重组恰逢其时


在去年以来钢铁业巨额亏损、产能过剩的背景下,国家在全力推进钢铁行业去产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今年5月23日,在武钢集团考察期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现场拍板,把武钢集团纳入了钢铁行业去产能的试点。李克强说,武钢在历史上给国家做出过重要贡献。但现实是,钢铁行业确实存在产能过剩。对于武钢,从运输半径角度讲,生产一般粗钢等产品,远不如沿海地区有竞争力。因此必须用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把过剩产能化解掉。


工信部曾在去年3月发布的《钢铁产业调整政策(2015年修订)(征求意见稿)》中提出,到2025年,前十家钢铁企业(集团)粗钢产量占全国比重不低于60%,形成3―5家在全球范围内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超大型钢铁企业集团,以及一批区域市场、细分市场的领先企业。

业内专家指出,钢铁行业作为“工业的粮食”,需要稳定、有序的市场环境,需要大企业发挥“压舱石”的作用,通过重组整合可以改善如今混乱、低端的市场竞争。“日韩两大巨头新日铁和浦项制铁,在其国内的地位和影响力无人可及,这样的超强企业,保障了本国基础工业的长期稳定,并助推本国工业参与全球竞争。”


央企重组能否扭亏为盈


宝钢、鞍钢、武钢三家央企是国内钢铁行业传统意义上的“三巨头”。去年以来,国务院国资委不断推进央企改革及兼并重组的力度。专家认为,宝钢、武钢重组,既可以推动钢铁业去产能、稳定市场环境,也是做大做强央企、提升国企运营效率的需要。


首先,重组将有望为企业亏损下滑“止血”。去年以来,全国钢铁行业陷入巨额亏损,中钢协百家大中型会员企业主营业务全年累计亏损超过1000亿元,同比增亏24倍。武钢股份以75亿元的巨亏成为沪深两市中亏损额度最大企业,也成为国内钢铁行业中困难最大的企业。今年一季度,武钢股份利润再度同比下滑超过93%。


宝钢股份去年净利润超过10亿元,虽然仍领跑国内钢铁行业,但也比上年大幅下降82.51%,为18年来的利润新低。不过在今年一季度,宝钢股份利润达到惊人的21.8亿元,比去年四季度增加超过32.8亿元。

宝钢和武钢的现状,反映了当前钢铁行业两极分化的趋势,也证明了重组的必要性。


成本更高还是收益更大


宝钢与武钢的重组是两大巨头企业的整合,其复杂性远远超过过去的重组项目。同时,武钢至今仍深陷亏损泥潭之中,企业去产能、就业安置等负担很重,这些都将成为重组整合过程中必须付出的成本。


在困难市场环境下的重组整合,必然付出高昂成本,但在重组之后,如果能尽快跨过磨合期,重组带来的规模效益、协同效应等红利,将远远超过成本付出。


武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马国强在今年年初对媒体表示,武钢和宝钢投产时间相差30年,导致武钢负担比宝钢重,负担一方面来自低自动化程度带来的大量人员成本,以及产品结构带来的盈利能力差别。而且从产品上看,两家企业绝大部分相同,但在汽车板等盈利能力最高的产品上,宝钢技术领先于武钢。


两者重组整合,如果可以妥善解决人员的分流安置问题,可以带来诸多好处,比如武钢可以迅速提升技术能力,两家企业在相同产品上竞争可以得到避免。


从未来的发展方向看,两者整合将带来更大的想象空间。布局北部湾的武钢广西防城港项目和宝钢广东湛江项目几乎同时获批开建,目前正在同步推进。一旦宝钢武钢重组完成,两大项目将自然从竞争转向协同,成为引领中国钢铁行业未来发展的关键力量。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付款方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服务条款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最新发布 | 最新供应 | 最新公司 | 回收信息 | 粤ICP备14082258号-1

©2007-2018 广州迅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