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各地积极推动垃圾分类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工作。如广州市为了推动源头垃圾分类和垃圾分类处理,先后出台垃圾分类管理办法、阶梯处理计费办法、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利用管理办法等。并采用了“可回收废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的四分标准。但推广垃圾分类是一项长期任务,短期内无法实现全面、精准分类。无论哪一类分类垃圾实际上都还是混合物,其分类处理需要二次细分。
笔者认为,在相当长时期内,我国在全力推动源头生活垃圾粗分基础上,必须建设粗分垃圾集中二次分选设施来细化和强化垃圾分类。可以说,二次分选是目前我国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的前提。
目前我国生活垃圾处理的最大问题是易腐有机垃圾和其他垃圾的二次分选与资源化利用工艺技术的选择。
易腐有机垃圾二次分选的主要目的是脱水。厨余垃圾脱水方法大体分为热力干燥、生物干化和挤压分离。热力干燥能耗大;生物干化时间长(达5至7天)和占地大;挤压分离流程短,能耗介于热力干燥与生物干化之间。
欧洲一些公司在垃圾二次分选与资源化利用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对我国垃圾处理特别是实施二次分类有一定借鉴意义。
位于德国柏林的一家垃圾处理企业采用热力干燥技术,通过破袋筛分、磁选、热力干燥、风选、筛分、成型等多个工序,将混合垃圾中的可回收物分类别单独回收,并将剩余可燃质做成RDF燃料棒(含水率20%~30%)供水泥窑使用。同样,这家公司旗下广东省揭阳垃圾处理项目拟采用生物干化技术,生活垃圾经过破袋、破碎、磁选、生物干化等预处理工序后,进行焚烧发电。
欧洲另一家垃圾处理企业则通过压榨技术将厨余垃圾分离成干、湿组分(含水率分别为30%和70%左右)。干组分与其他垃圾混合,或直接焚烧回收热能,或深加工成水泥窑用燃料;湿组分则通过厌氧发酵制取沼气。
热力干燥能耗大,干燥每吨厨余垃圾至30%含水率需要耗能1000MJ以上,大约需消耗150公斤标准煤。如不利用余热,厨余垃圾采用热力干燥后的资源化利用没有经济价值和环境保护价值。生物干化日处理1000吨厨余垃圾需占地近30亩,难以在土地供应紧张的城市推广。从目前情况判断,比较实用的选择是挤压分离,通过挤压将湿组分与干组分机械分离,有助于提高易腐有机垃圾的资源化利用率及其综合效益。
笔者认为,当前急需采取措施,实施生活垃圾综合治理。
一要推动源头减量与分类排放。为此,必须落实排污者负责制度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发挥社区、物业管理公司、社会组织、居民和企事业单位的作用,推动社会自治和政府、社会的良性互动。
二要建章立制,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建立从源头减量与分类排放、物质利用、能量利用到填埋处置全流程的多措并举、逐级利用的综合处理体系。建议重点研究推广破袋滚筒筛分一体化+压榨分选的二次分选工艺+干组分焚烧发电/湿组分生化处理工艺流程,缩短流程,控制耗电量在可接受大小。控制干组分含水率在30%左右、热值在10000kJ/kg以上,不仅能实现脱水目的,提高垃圾能量回收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量,而且将易腐有机垃圾中的固体易腐有机物与大部分水一起挤压出来,形成可降解的浆料,便于生化处理,从而减少焚烧处理垃圾量,化解垃圾处理的邻避效应。
三要理顺垃圾排放、收集、运输与处理之间的衔接关系,提出垃圾收运处理的一揽子、系统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