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收网

行业资讯

下载手机APP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废金属 » 正文

“宝武”重组的反面是“包袱”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7-20  浏览次数:32
核心提示: 从目前的消息来看,宝武合并是在中国钢铁行业去产能大背景下的一次尝试。早在2015年3月,工信部就《钢铁产业调整政策》公开征
  从目前的消息来看,“宝武”合并是在中国钢铁行业去产能大背景下的一次尝试。早在2015年3月,工信部就《钢铁产业调整政策》公开征求意见,提出 进一步组织钢铁行业结构优化调整,加快兼并重组,到2025年,前十家钢企粗钢产量全国占比不低于60%,形成3到5家在全球有较强竞争力的超大钢铁集 团。

  今年2月,国务院出台《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中国要从2016年开始,用5年时间再压减粗钢产能1亿-1.5亿吨。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5月18日召开的央企“瘦身健体提质增效”会上要求,今明两年央企要率先压减10%左右的钢铁和煤炭产能。5天之后,在武钢集团考察期间,李克强总理现场拍板,把武钢集团纳入了钢铁行业去产能的试点。


  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6月26日在天津参加夏季达沃斯期间也对“宝武”重组作出回应,表示“武钢和宝钢重组,是基于钢铁去产能的考虑。”有钢铁专家便认为,二者合并对深陷产能过剩泥潭中的钢铁行业是一个巨大利好。


  无论是“去产能”,还是“挽救武钢”,现在都是重组的最好时机。根据光大钢铁的数据,“宝武”合并后将在取向硅钢及汽车板材的市场份额大约在60%-70%。

 全球钢铁行业的座次也将因此改写。按产量计,合并后,“宝武”将至少具备6000万吨的年粗钢生产能力,变成中国第一、世界第二的超级巨无霸,市场占有率将达到7.5%。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钢铁行业此前的兼并重组成功案例寥寥无几。在原董事长邓崎琳执掌期间,武钢曾大规模扩张,先后兼并了鄂钢、柳钢和昆钢,一跃成为产能逾4000万吨的大型企业集团。


  但鄂钢由于设备老旧,在被重组之后走向没落,连年亏损也拖累了武钢的业绩。同样是在10年前兼并而来的柳钢的发展也并不顺利,双方在去年9月宣布“分道扬镳”。遭遇同样尴尬的还有宝钢。过去10多年来,宝钢先后兼并了上钢、梅钢、八一钢铁、广东钢铁集团、宁波钢铁等,但这些并购事后证明大多都以失败告终。


  其实,宝钢一直是中国钢企中产品最具竞争力的公司,即便在国际钢铁市场上亦属于世界级钢铁联合企业。但在强行“拉郎配”之后,宝钢的重组非但没有实现“做强”,反而背上了越来越多的包袱。


  显然,此次宝钢和武钢的重组也是在去钢铁产能的大背景下的“拉郎配”。宝钢未必愿意与武钢重组,但武钢却急需宝钢“输血”。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付款方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服务条款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最新发布 | 最新供应 | 最新公司 | 回收信息 | 粤ICP备14082258号-1

©2007-2018 广州迅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