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体思路
正视目前环境问题及环评存在的弊端,从点状项目环评管理,变成战略—规划—项目,有层次的由面到点的环评管理。而且结合目前国务院简政放权的改革思路,环境影响评价主管部门的责任越来越细化,责任越来越明确。
而环评从业者的分工也会跟着细化:
大型科研机构及高校在相关研究基础下,将占领高端的战略环评市场;
地区环科院所和高校结合当地规划熟悉优势,将会是规划环评的主力;
中小型环评公司将在日益压缩的项目环评市场,竞争更加白热化。
二、推动战略和规划环评“落地”
战略环评的科研积累要求高,以研究为主带动具体环评应用,短期内,一般评价单位还能难接触。
而规划环评的“三线一单”明确,规划环评的具体作用明显清晰。但是现阶段规划环评相关规范不完善,还在参照项目环评相关导则下,带来的规划环评要求与项目环评同质化,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层次不清,联动不强的问题还将继续存在。
环保规划的滞后及信息公开不彻底,将继续导致管理部门及评估专家队伍对规划环评报告把关不到位,规划环评从业单位面对空间管控要求的落实,也会焦头烂额。
三、提高建设项目环评效能
进一步放松项目环评的审批,地方政府审批主动权更大。
提出了环评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培训要求,正视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的技术性。
明确了公众参与的具体责任主体,避免环评单位和环境主管部门陷入项目公众参与纠纷成为替罪羊。
四、其它
导则的滚动修订,特别是针对两个导则总纲的修改,让人期待。
加强专家队伍建设也写进方案,是否能真正实施,让人期待。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一个好的制度,但是因为地方经济发展利益、个别团体利益、个别专家或管理人员利益,种种利益的妥协下,环境影响评价结果成为空谈,最后市场烂了,受伤害的最后还是广大的环评从业者。
在环评法闭门修法小改的环境下,《“十三五”环境影响评价改革实施方案》却大刀阔斧的提出从点到面的细致管理要求,可见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将还在比较长的时间里,成为环境保护管理的重要抓手。
期待十三五期间,能看到环评行业的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