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7月15日公布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钢材产量是55992万吨,同比增长1.1%;原煤产量是162764万吨,同比下降9.7%。在中央去产能的大格局下,钢铁和煤炭产量的一进一退,使得处置“僵尸企业”问题变得扑朔迷离。
去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将大力推进供给侧改革,并把去产能排在“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 务的首位。当月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也对“僵尸企业”作出定性,即不符合国家能耗、环保、质量、安全等标准和长期亏损的产能过剩行业企业,并明确将对“僵 尸企业”实施关停并转或剥离重组,到2017年末实现经营性亏损企业亏损额显著下降。
今年2月,国务院发文进一步明确,将先行在钢铁和煤炭两大行业淘汰落后产能,拟用五年时间压减粗钢产能1亿-1.5亿吨;用三年至五年退出煤炭产能5亿吨、减量重组5亿吨。
结合上半年全国钢铁、煤炭产量的变化,以及国务院制定淘汰落后产能的规划,有接近国家发改委的 专家对《财经》分:整体上,全国钢材、煤炭行业去产能的进展都比较缓慢,尤其是钢铁行业,部分省市的“僵尸企业”死灰复燃现象极为严峻,其背后的主要原 因,除了有的银行为规避不良债权,不遗余力地为“僵尸企业”进行“输血式”续贷之外,一些地方政府在以GDP增长为导向的政绩考核压力下,为维持当下的经 济繁荣、就业充分和社会稳定的局面,为“僵尸企业”提供隐性担保的作用也至关重要。
根据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方面的调研,广东、山东、重庆等省市的工业基础好,转型升级快,去产能的压力不大,而在东北三省,山西、河北等老工业、资源型省份,不少大型钢铁、煤炭企业则都背负着沉重的债务包袱,经济转型步履艰难。
具体到现在全国究竟有多少“僵尸企业”,前述接近国家发改委的专家分析表示,现在全国整个企业数量、市场主体数量大约在7000万左右,其中究竟有多少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应该划入“僵尸企业”之列,目前中央和地方政府还没有一一甄别。
至于5月国资委副主任张喜武所说,在未来三年内,将要处置345户国有“僵尸企业”,实际上主 要是针对国资委管辖的央企的三级以下企业。地方层面上,上半年广东、山东、江苏、重庆、甘肃等部分省市,公开了下一步处置“僵尸企业”的目标和措施,其 中,广东的方案最受国家发改委等方面的认可。
“僵尸钢企”复产
据前述接近国家发改委的专家介绍,上半年全国钢材产量的逆势增长,已经引起了中央高层的高度重视。在7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上,钢铁行业去产能就是主要议题之一。
上半年全国钢材产量出现逆势增长很反常。本来去年底全国钢铁社会库存已经处于历史较低水平,但是受今年一季度的信贷宽松、钢铁价格大幅上涨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
实际上,从3、4月开始,河北、山西等地,一些本已停业的钢厂又死灰复燃,由此推动国内粗钢、生铁和钢材产量均出现上涨态势,到6月钢材产量已经突破单月1亿吨的大关,创下了历史新高,这使得在去产能和复产潮中摇摆前行的国内钢铁行业的前景,可能再次恶化。
地处山西运城的山西海鑫钢铁集团,原本是一家已经停产两年的大型民营企业,今年5月,乘着钢铁价格逐步回升的趋势,这家企业受当地政府的巨额资金支持,改头换面,更名为山西建龙钢铁控股有限公司,又开始正式生产。
根据公开的报道,在山西建龙钢铁公司投产之前,运城市委书记王宇燕曾提出要求,当地有关部门要 强化“服务意识、效率意识、担当意识”,为该企业尽早“点火复产”提供大力支持。正是有了包括资金在内的各种政策支持,才使得海鑫钢铁集团在钢铁行业去产 能的形势下,能够起死回生。
山西中升钢铁有限公司也是大型民营企业,去年10月已经关门停产,在今年上半年的钢企复活潮中,该企业也恢复了钢铁生产,不仅卖出了十几万吨的旧库存钢材,现在包括螺纹钢和钢丝筋条在内的产品日产量还能达到4000吨左右。
在山西,像海鑫钢铁集团、中升钢铁公司这样本已停产,但又在今年上半年恢复生产的大中型钢铁企业就有十几家。在河北、东北等地,也有一些停产但尚未彻底关闭的“僵尸钢企”也恢复了生产。
前述接近国家发改委的专家分析表示,去年全国已经削减了9000万吨钢铁产能,但这只占中国钢 铁总产量的9%,现在从中央到地方,政府对钢铁生产调控乏力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因为在整个钢铁行业,民营企业产能已经占到了将近一半。现在并非计划经济时 代,政府其实并没办法对民营企业下达产量的硬指标。
现在中国占全球钢铁供应的一半,上半年国内钢铁产量逆势增长,已经引起了美国和欧盟等方面的高 度关注。6月6日,在“2016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会议上,中美官员之间就围绕中国钢铁产能过剩问题展开争论,美国财长杰克·卢(JackLew)提 出,由于中国的廉价钢材已经使欧美一些钢铁企业破产和亏损,希望中国钢铁能减产4亿吨,以此来维持国际钢铁价格。
前述接近国家发改委的专家分析表示,除了大力度削减国企钢铁产能,工信部等方面正在对新起草的《钢铁产业调整政策》进行最后完善,并计划在近期正式颁布。
按照这份文件规定,未来将在布局、工艺装备方面以负面清单形式,在节能环保、节水、节地和安全等方面以“底线思维”理念,设置新(改、扩)建钢铁项目的标准,这等于是提高了新(改、扩)建钢铁项目的准入条件,以便能从根本上遏制“僵尸钢企”产能复燃的问题。
具体到下一步落实钢铁去产能的目标任务,6月26日,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已经对外公开,今年要去掉的钢铁产能是4500万吨,涉及到需要安置的职工是18万人。预计《钢铁产业调整政策》正式颁布后,将对完成全年的钢铁去产能任务起到决定性作用。
煤炭行业隐忧
国家发改委给今年煤炭业去产能设定的总量指标是2.8亿吨,涉及到需要安置的员工是70万人,与钢铁去产能的指标对照来看,煤炭去产能的压力或许更大。
前述接近国家发改委的专家告诉《财经》记者,在煤炭去产能、处置煤炭“僵尸企业”的问题上,最关键的是要解决“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
未来三年至五年,全国要退出煤炭产能5亿吨,还有减量重组5亿吨,这里面大概有一半以上也是要 去掉的产能,这样核算下来,至少要影响到130多万国企职工的工作问题。对于央企、国企来说,则必须充分考虑到“僵尸企业”的债务、债权、人员安置以及欠 缴社保,由此对中央和地方财政带来的压力也很大。
国资委方面曾透露,在2017年底之前,将要处置345户国有“僵尸企业”。《财经》记者进一步了解到的信息是,由此涉及到的人员转岗分流费用至少需要300亿-500亿元,这还不包括其中一部分退休人员的安置费、社保缴纳费。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曾表示,中央财政将在未来两年到三年拨付1000亿元专项奖补资金,用于帮助地方政府安置失业工人,这实际上还只是针对国企职工的转岗分流,如果考虑到很多大型煤炭民企,未来对煤炭“僵尸企业”人员的分流安置将需要更大的资金盘子。
从来自国家发改委等部门的信息看,从中央财政准备的1000亿元用于转岗安置的专项资金,到国资委所需的300亿-500亿元的职工安置费用,绝大部分都会用在国有煤炭企业职工的转岗分流上,这方面,预计下一步地方政府承受的财政负担压力会更大。
现在除了央企中的“僵尸企业”是由国资委负责处置之外,对各地“僵尸企业”的摸底排查工作,基本都是由地方政府来推动完成。这种自行认定方式虽然有利于调动地方积极性,但又很容易被地方政府的自身利益、短期目标所左右,最后造成去产能、处置“僵尸企业”工作的延迟。
记者调查发现,从目前来看,一些地方政府对“僵尸企业”的摸底和清查,并不严格,对“僵尸企业”的定位标准也不一致,普遍存在“等一等、熬一熬”的畏难情绪。
有来自山西、内蒙古等地煤炭国企的负责人向《财经》记者透露,现在一些大型煤炭国企的负债问题 极为严重,像山西焦煤集团、同煤集团、阳煤集团、潞安集团、晋城煤业集团、晋能集团、山煤集团等七大煤炭国企,2015年负债已经高达1.1万亿元,相当 于山西省一年的GDP,这让业内普遍对山西煤企的偿债能力产生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