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从月总出口量还是日均出口量来看,在过去的6月份,中国钢材出口都保持了强劲的动力。据统计,上半年,我国出口钢材5712万吨,同比增加472万吨,增长9%。如果下半年中国钢材出口不出现太大波动,那么2016年中国钢材出口总量将很可能刷新去年的纪录。
贸易摩擦有增无减,手段更是花样百出。在如此重压之下,中国钢材出口为什么还在快车道上行驶?
笔者认为,价格依然是主要因素。人民币贬值使中国钢材出口的价格优势被再度放大。比如,6月份以来,人民币兑美元累计贬值1.6%,进一步放大了中国钢材出口的价格优势。以热轧板卷为例,之前,日本热轧板卷出口价比中国贵130美元/吨,但经历了6月份的人民币贬值(1.6%)和日元升值(4.7%)之后,二者的价差拉大到了174美元/吨。在质量相似的情况下,中国钢材的性价比显然更高。
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其他国家针对中国钢材出口的“围剿”政策失败了呢?
笔者以为,事实并非如此。下半年,中国钢材出口暗流涌动,风险将有增无减。
一方面,从中国钢材出口的流向可以看出,今年以来,欧美一些国家对中国钢铁实施的贸易调查已经起到了效果。在中国钢材贸易摩擦的“重灾区”,我国钢材出口量已经急剧萎缩。作为“围剿”中国钢材出口的“急先锋”,美国在挥舞贸易保护“大棒”的同时,还祭出“337调查”。由于各种贸易保护措施的掣肘,中国出口美国的钢材量已经大幅缩水。今年前5个月,中国对美钢材出口量同比减少了65%。与此同时,由于印度不断出台限制中国钢材出口的措施,中国钢材出口印度的增速也由2015年的24.9%大幅回落到了现在的6.6%。
我国钢材出口总量之所以没有因为这些地区出口速度放缓而大面积回落,主要原因是因为我国流向东盟和中东地区的钢材量增速仍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一定程度上填补了贸易摩擦“重灾区”钢材出口回落的坑。但是,这种挖坑—填坑的贸易状态,很难保证我国钢材出口一直处于快车道上。
另一方面,向欧美市场的出口更多集中在以韩国、东盟、中东为主的亚洲市场,可能会导致中国钢材出口区域过度集中,加剧企业间的内耗,进而影响我国钢企盈利。
此外,出口市场的过度集中意味着中国钢企出口抗风险能力将进一步降低。一旦亚洲市场的国家也开始对中国钢材出口实施限制性措施,届时,中国钢材出口总量发生“地震”也并不是没有可能。
就目前的形势来看,出于保护本国钢铁工业的需求,马来西亚、越南、泰国等东盟国家已经开始对中国钢材出口念“紧箍咒”,虽然目前由于资源上的依赖性,来自这些地区的贸易摩擦仍处在小打小闹的阶段,但是,不排除后期这一地区贸易摩擦持续升温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