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收网

行业资讯

下载手机APP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环保新闻 » 正文

讲真!危废倾倒“离法必乱”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8-17  浏览次数:45
核心提示: 之所以各级政令还在空转,是因为触碰到了各自利益禁区。当下最缺乏的环节就是动员合法企业尽快处置,同时启动对非法企业的罚则
  之所以各级政令还在“空转”,是因为触碰到了各自利益禁区。当下最缺乏的环节就是动员合法企业尽快处置,同时启动对非法企业的罚则来“反哺”。
 
  据报道,本应从内蒙古运往贵州的近80吨含汞危险废物——“废氯化汞触媒”,被非法转运、部分倾倒在河南。中央环保督察组收到举报线索后,交办给地方,洛阳市相关部门采取措施处置,未发生环境次生污染现象。但案发至今近两个月,两车危险废物仍留在河南,如何加快处置进展,令当地环保部门“很头疼”。
 
  每一次的环保事件,都会给民众普及一些化学概念,这次的“废氯化汞触媒”危险程度非常高,经高温后形成的“汞蒸气”会对人体造成“不可逆的影响”。对此,当地认识较为清楚,连夜对现场做了“三防”、加盖彩钢房,派专人值守。然而令人诧异的是,各方三缄其口,除河南“躺着中枪”、喊冤叫屈,没人出来负责任,公众想知道,这颗“不定时炸弹”何时拆除?
 
  “拆弹”的要害,还在法治。按说,危险品处置的相关法律法规、司法解释都不少,本案权责也比较清晰,问题就出在执法的效率与态度上。河南有关部门在第一时间扣下了违法运输车辆与人员,中央部委也召集“三省协调会”,要求贵州环保厅督促回收。之所以各级政令还在“空转”,是因为触碰到了各自利益禁区,花钱不讨好的事谁都不愿干。仔细分析这一过程,政府的处置有法可依,从中央到地方的协调体现了行政法的合理原则,但最终谁来落实、哪家企业来买单,却止步于“执行不力”。
 
  “贵圈太乱”,这是网络上的一句流行语。知情人反映这个行业的范围很小,全国有资质的企业不过6家,而一些没有资质的小作坊、“土法炼汞”就靠避开合规竞争、倒卖危险废料谋取暴利。对此,仅靠圈子里的正规企业来业内监督,显然力所不逮且效率低下,如何建立“群众举报—政府查处—责令处置—企业买单—适当补偿”的机制尤为关键。当下最缺乏的环节就是动员合法企业尽快处置,同时启动对非法企业的罚则来“反哺”。
 
  让守法者获利、让违法者吃亏,企业间的恶性竞争才能真正终结。此外,政府的行政执法成本靠守法企业来分担,帮助弥补监察的不足、缩短落实的“最后一公里”,这笔“额外”的开支当然要那些不法之徒来承担。这其中的较真,再“小气”也不为过。
 
  环境领域的敏感神经,容不得哪怕一丝一毫的侥幸心理。希望三地共同努力,放下局部纷争,尽快剪断环保炸弹的引信,将此事处理成危机应对的又一标本。更进一步则要痛定思痛,划定责任,把法治二字,真正落到实处。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付款方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服务条款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最新发布 | 最新供应 | 最新公司 | 回收信息 | 粤ICP备14082258号-1

©2007-2018 广州迅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