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们的暑假将至,开学季也尾随到来,学生们都纷纷背上书包踏上求学之路,满怀欣喜的迎接新学期。但河南省郑州市西岗中小学的学生们在第一天的上学报道日,心情却十分沉重。原来,学生们在前往学校途中,唯一一条通往学校的超近小路被眼前“小山”一样的建筑垃圾所阻挡,急着赶路的学生和家长无奈之下只能硬着头皮从垃圾上走过,玩起了“冒险大穿越”。
调侃归调侃,其实这种“求学穿越路”的背后暗藏着诸多安全隐患。一方面,中小学生们年龄尚早小,几乎就没有什么生活经验,也许在他们眼里这座“垃圾小山”在边玩边溜达中一会就穿越了,殊不知“垃圾山”暗藏着硬冰冰的钢筋和其他致命的公用废材,学生稍不留神、大意失足,后果不堪设想。另一方面,建筑垃圾成分错综复杂,极有可能会释放一些工业化工成分,而身体尚未发育成熟的孩子们每天从上穿越,呼吸建筑垃圾释放的不良气体,极易给幼小身体造成隐形健康隐患。笔者强烈呼吁相关部门能对此引起高度重视,及时清理拦路的“建筑垃圾”,畅通孩子们的求学之路。
其实,类似这种建筑垃圾围城、拦路的事件不止一次曝光过,但为何屡禁不止呢?笔者认为,建筑垃圾成“围城”之势,一是拜“城市拆客”所赐。随着政府作风日下的愈演愈烈,“造城运动”似乎成为官员们展现政绩的“秀场”,不少“贴金建筑”因其难入“新主法眼”亦或是规划不合理,面临着闲置甚至拆除的命运,“短命”建筑呈“井喷”之势,“规划短视”实则是“错位”政绩观的产物,同时折射出一方官员庸政、懒政、怠政的思想“跑偏”,扼住了城市合理规划发展的“喉咙”。二是处理手段与理念过于陈旧,缺乏创新,且建筑规划的“专业缺失”也是“熨伤”城市面貌的一块“心病”。三是相关领域规章制度仍不完善,导致管理散漫。
要想破解建筑垃圾“围城”的窘局亟需管理者动脑走心。首先,城市规划要从实际出发,官员为政应立足提高党性、升华精神规范行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走好惠民服务“每一公里”。同时,要注重科技人才、专业人才的定向培养,让“学以致用”成为教育的“主旋律”。唯有如此,面对城市发展中的“新问题”,教育体系才能向社会输出“一对一式”的“新人才”。其次,相关部门更要加大监管力度,完善相关规章制度,严格制定建筑垃圾消纳程序及消纳标准,明确各方承担的法律责任,真正做到“谁生产谁负责”,打破其中蕴藏的黑暗“利益链”。最后,创新垃圾处理方式,拓宽再利用途径,例如,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建设多家资源化利用厂,将更多装修垃圾和拆房垃圾做成骨料等各种附属产品,同时鼓励房地产业全装修房、减少装修垃圾,拆房企业直接分拣,再生利用等,推动源头减量。
为更好促进城市发展,打破建筑垃圾“围城”的僵局,不仅需要领导干部“掌好城市发展之舵”,坚决抵制大拆大建这样的“浪费之事”,同时相关监管部门更要与上级打好“配合战”,把好建筑垃圾消纳关与再利用关,最后教育部门做好人才输送的保障工作。唯有多方位主体共同发力,建筑垃圾这一困境方能被顺利破解,建筑垃圾之上的“穿越大戏”方能早日剧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