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劲松五区的大爷大妈们最近发现了新鲜事儿,小区垃圾桶变样了。过去,分别标着“厨余”、“可回收”、“其他”字样的三个大绿桶不见了,变成了一大一小两个垃圾桶,边上还站着一个大铁皮柜子。原来,这里正在进行垃圾分类清运和资源回收利用“两网融合”试点工作。市城市管理委固废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大的不锈钢材质垃圾桶专收“其他”类垃圾,240升超大容量,每天清运一次,小的塑料材质垃圾桶专收“厨余”垃圾,120升标准容量,计划早晚各清运一次,与“其他”垃圾清运时间区别开,“厨余和其他类垃圾清运车都会装GPS定位系统进行监控,防止混装混运。”而一旁的铁皮柜子则是可回收资源智能箱,居民可以将废旧报纸、塑料瓶、金属等投入箱内,用积分卡扫码后攒积分兑换小礼品。据了解,小区里还设有回收小屋,居民也可以把可回收垃圾送到小屋工作人员手里,进行积分兑换。
“十二五”期间,本市在3000余个小区推广垃圾分类箱,基本覆盖了城区绝大部分地区。不过,虽然垃圾分类的概念大部分市民都听说过,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很多问题,比如一些居民扔垃圾时未分类,还有居民反映虽然扔垃圾时分了类,但垃圾车运输时仍然是混运。从2016年开始,相关部门、企业将引导、鼓励市民进行分类投放,并通过技术手段严控运输、二次分选,形成垃圾分类的闭环模式。
据了解,过去垃圾清运处理和资源回收利用分别由不同的委办局进行管理,7月底市城市管理委挂牌成立后,两项管理职能“合并同类项”,为垃圾清运管理提供了新的契机。“现在不管是垃圾清运处理还是资源回收都可以用一套办法管理,一套人马办事,效率更高。”市城市管理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光成本上就节约了不少,例如劲松五区经过资源整合后,垃圾桶减少了40余个,但垃圾清运处理效果和居民生活环境却得到了提升。
据介绍,目前西城、朝阳等区已经开始试点工作,各区也都在进行摸底申报工作,计划2016年到2017年在全市16区全面试点以分类效果为考核导向的分类新模式,同时,相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激励机制,对参与垃圾分类的企业、单位进行财政补贴或税费减免,鼓励更多企业参与垃圾分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