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从隋代就兴起了造纸业,当时所造有双流纸,这是一种极普通的大众化用纸,品质差,工艺简单,价格低廉,产量大,用途广。元代费著《笺纸谱》说:“双流纸出于广都。”
古蜀有著名三都,广都、成都和新都,当时的广都在现在的中和、中兴一带,是古老都城,也是重要的产纸之地。隋炀帝名叫杨广,避皇帝名讳,广都纸不能有“广”字,就临时改为双流。这个地名一直沿用下来,最早的广都却成了历史。
唐宋时,成都的造纸业达到高峰,造纸技术高速发展,成为全国造纸中心。当时用竹造纸还没有出现,苏东坡《东坡志林》说:“今人以竹为纸,亦古所无有也。”用竹造纸是北宋后期的事。成都一直沿袭西汉蔡伦的造纸法,用麻加以破布条破鞋等浸泡沤熟捣烂了造纸,主要特点就是用麻。川西地区产麻,蜀麻品质优良产量高,成都所造麻纸品质上乘,触之手感细滑。
成都是唐代政府机关用纸的主要供给地,对于各种纸的用途,唐政府有着严格的规定:“凡赦书、德音、立后、建储、大诛讨、免三公、宰相、命将、日制并用白麻纸……凡慰军旅用黄麻纸。”同时又规定,政府机关公文用纸一律用蜀麻纸。
官家喜欢用蜀纸,民间也以用蜀纸为快。
蜀纸用量大,工人加班加点,熟能生巧,巧能生精,反过来也进一步促进了成都的造纸技术进一步发展,工艺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为了管理麻纸,唐代专门设立江淮租庸使,将吴地的盐、蜀地的麻和铜列为主要税收对象,说明对此相当重视。
除麻纸外,成都还生产一种树皮纸,以常见的构树皮为原料,当时称之为楮纸。楮纸在南北朝时就出现过,只是一直没有什么大的改进,显得十分粗糙。苏东坡《鹧鸪天·陈公密出侍儿素娘·歌紫玉箫曲》说:“刘郎几度欲魂消。明朝酒醒知何处。”这其中的刘郎酒有个典故。
南朝刘义庆《幽明录》中记载,汉明帝永平五年(公元62年),刘晨和阮肇两人到山里去采树取谷皮,忽然遇到两个山野美女向他们发出邀请,到家里做客。两人顿时心旌摇荡,在美女家里住了下来,终日厮混在一起,挪不动步。到晚上两人各拥美女各睡一处,美女相伴,到山里来做什么都忘了。
转眼几个月时间,两人才依依不舍下山去,美女站柴门前向他们挥手,刘晨还舍不得走,阮肇拉他一把:“快走,出来好久了,老婆娃娃还在屋里等着的呢。”的确是,他们出来很长时间了,下山来才发觉,眼前的景色一片生疏,熟悉的路径和房屋早就变了样,回到家一打听,各自的子孙已经到了第七代。
他们到山里取谷皮做什么,谷皮又是什么东西?谷就是楮树,俗称构树,取皮就是为了造纸。陶宏景《名医别录》说:“楮,即今构树也,南人呼谷纸为楮纸。”
南北朝的楮纸还处于粗加工阶段,做工落后,没什么特色,无人问津。唐末五代时,楮皮造纸工艺得到很大发展,到宋代一跃成为不可多得的名纸,在市上广为行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