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7点,在城阳区夏庄街道王家曹村社区的垃圾处理站,居民们陆陆续续地把家里的餐厨垃圾送到这里。垃圾都装在一个个的铁桶里,还配备了小推车。操作员王发先说:“比如说家里厨房剩下的蛤蜊皮、剩菜、剩馒头之类的。海螺的壳、大棒子骨这些太硬的不行。”
在机器的末端,工作人员王正产捧起一把处理完后的垃圾介绍,它已经变成了浅褐色的肥料。“先破碎,再压缩,然后发酵,一天一宿之后成为肥料。我们村子里种植苗木正好就用上了”,王正产说。
据了解,垃圾处理站是由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和一家北京企业联合研发的,仅占地100平米,投资80万元 ,建成后除了每天就地处理1吨的餐厨垃圾,还可以创造效益。
城阳区夏庄街道园林环卫服务中心负责人刘康对记者表示:“它的特点就是占地面积小、投资小,实现了从源头上把垃圾处理了。处理完之后,可以直接消化。”
同时,为了让居民尽快适应,夏庄街道办事处制定了奖罚政策。“试运行阶段实行以奖代补,居民每送一桶垃圾来,都有专人验收。合格了,一桶奖励5块钱,如果一个月30桶都合格了,就奖励150元。如果不合格,就要处罚。我们还在每个桶上贴了明白纸,哪些可以放,哪些不可以放”,刘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