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财新曝出消息称,国务院国资委已于8月最后一个星期通过了宝武重组方案,并于9月初上报国务院。不出意外,一家总资产超过7000亿元,年产能达到6000万吨,规模位列全球第二的钢铁“巨无霸”,或将在月内诞生。
根据财新的报道,其合并方案的核心内容是:宝钢将扮演整合者的角色,吸收合并武钢,武钢整体并入宝钢。新成立的集团拟命名“宝武钢铁集团”,原武钢集团成为新集团的子公司,拟更名为“武钢新产业发展公司”。但上述方案尚在高层审批过程中,合并细节或新公司具体名称仍有变数。
受上述消息刺激,宝钢集团旗下两家钢铁子公司*ST韶钢、*ST八钢闻风而动,双双以涨停板报收。
“公司之前已经公告今年12月31日之前不再重组。今天之所以股价出现异动,可能与市场对后续再次启动重组抱有预期。”当天,*ST韶钢一位人士分析认为。
政策明示整合目标
在一位接近宝钢集团的人士看来,重组落地早在意料之中。因为前期政策早已作出明示。
早在2015年3月份,工信部就《钢铁产业调整政策》公开征求意见,提出进一步组织钢铁行业结构优化调整,加快兼并重组,到2025年,前十家钢企粗钢产量全国占比不低于60%,形成3到5家在全球有较强竞争力的超大钢铁集团。
2016年4月,工信部原材料司副司长骆铁军在北京举行的2016(第七届)中国钢铁规划论坛上称,正在编制中的钢铁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已将“引导兼并重组”作为十大发展重点之一。
“不过,由于两家已各成体系,面临的整合难度亦较大。因此,双方形式合并是第一步。然后再通过新的平台深入整合进行去产能。”该人士表示。“此次合并后,两家将会有足够空间进行产能转移。”
据了解,宝钢早在2012年就与上海市政府约定将于2017年前减少铁产能580万吨、钢产能660万吨,以支持上海产业结构调整。目前,宝钢已经关停宝钢不锈产线,将减少产钢量250万吨;此次重组后料宝钢去产能进程将逐渐加快。
上述接近宝钢集团的人士称,宝钢的主要生产基地集中在上海本部、梅山公司、湛江钢铁基地三地,其中上海本部退出预期较大;而武钢生产基地集中在湖北、云南、广西防城港三地,其中湖北、云南均为内陆地区,相对而言物流成本较高。因此,两家最终可能以防城港和湛江为主要生产基地。
其理由在于,湛江和防城港临近东南亚市场,且靠近港口,铁矿石货轮可以直达卸货入厂,区位优势明显。以武钢为例,2015年武钢国内采购和国外进口铁矿石合计2952吨,若港口到武汉运价以100元/吨计,仅此一项武钢可节省成本29.5亿元。因此,综合来看两家往湛江和防城港进行产能转移的概率较大。特别是炼铁、炼钢等高污染高能耗生产线将可能逐渐退出上海和武汉地区。
“按两家2015年粗钢产量合计约占全国总产量的7.6%计算,合并后,两家企业拥有高炉61座,转炉电炉62座,涉及产能超过8000万吨。宝武重组之后,消除了同业竞争关系,对下游议价能力将明显提高。”该人士认为。“此外,两大央企整合带来的示范效应将提振市场对去产能顺利推进、市场竞争格局改善的信心。”
钢铁业并购重组潮
对此,有业内人士称,去产能背景下,宝武重组或掀开钢铁行业并购重组潮。当前,钢铁行业无序分散格局所导致的产能严重过剩,是钢铁行业兼并重组目标加码的动力和背景。
统计数据表明,目前中国粗钢实际产能超过12.5亿吨,去年产量8.038亿吨,产能利用率不足64%。5年内1亿-1.5亿吨的粗钢产能压减目标分解之后,仅2016年中国就有4500万吨的去产能任务。
在去产能大背景下,政府亦明确表示推动过剩产能企业重组并购是有效化解产能的方式之一。
此前,与产能严重过剩相对应的是,去年中国钢铁产业集中度进一步下滑。粗钢产量排名前十的企业合计产量占全国比重为34.23%,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通过并购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能够更加容易把握生产节奏和供需平衡。由寡头调整自身生产节奏以控制市场供需平衡,能够有效挤出市场无效劣质供给。
东北证券分析师王小勇直言,结合2016年5月宝钢试点国有投资公司,挂牌钢铁、服务、金融、不动产四大业务中心的情况来看,宝钢在钢铁行业国有资本监管运营中走在武钢前列。此次重组有利于宝钢保持其优势地位。
作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的国企改革试点单位,《宝钢集团深化改革实施意见》提出到2018年,集团公司初步具备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核心能力;到2020年成为服务国家战略,带动钢铁产业发展,兼具产业投资和资本运营功能的公司。
“从两者效益看,武钢相对宝钢也处于弱势地位,武钢2015年净亏损75亿元,宝钢实现利润7亿元;同时与五矿中冶情况非常类似,宝钢旗下有多家上市公司,武钢仅有一家。因此,以宝钢为主体重组后,后续资产运作空间相对较大。”王小勇称。
可以肯定的是,经营业绩差、资产负债率高企的国企进行兼并重组的意愿更强。如重庆钢铁已经停牌重组。公司拟收购大股东旗下的金融类资产,进行转型。
此外,随着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质性推进,人员规模大、生产效率低的普钢企业或更意愿进行兼并重组去产能,如马钢股份、包钢股份、山东钢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