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收网

行业资讯

下载手机APP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财经新闻 » 正文

宝钢董事长徐乐江:钢铁业将会实现机器替代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9-26  浏览次数:20
核心提示:  9月24日消息,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新华通讯社指导,新华社《财经国家周刊》、工信部国际技术合作中心、华制智能主办,中国企
   9月24日消息,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新华通讯社指导,新华社《财经国家周刊》、工信部国际技术合作中心、华制智能主办,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联合主办的2016第二届“中国制造2025与工业4.0全球年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召开。本次年会以“智能制造体系构建和实施路径”为主题。宝钢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徐乐江表示,“智慧钢铁”是推进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抓手。其预测,智慧钢铁一定会降低人力成本,“未来智能制造要把优势发挥到极致,而逐步向钢铁这个传统行业渗透,全部是机器替代人”。
 
  以下为实录:
 
  徐乐江: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今天非常高兴有机会跟大家分享钢铁业的中国制造2025。上午到现在听了前面很多德国的专家,包括李部长、柳院士、干院士的发言很受启发。钢铁不仅是中国“去产能”的第一行业,全球注目,也成了政治家见面必谈的话题。钢铁问题实际上折射了中国传统制造业发展的现状,作为非常典型的流程制造业,我们自己认为和前辈比,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当产能多了,就需要供需关系的调整。
 
  第二,重组提高集中度。2010年42%,到2015年的34%,这也是客观规律。
 
  第三,布局调整,以前钢铁企业集中在大城市、省会城市,今后城市居民重视环保节能,希望你离开。我们赶上了这个时代,应该打上这个时代的烙印。中国的钢铁业按照4.0划分,今天都没达到。
 
  在这个时代首先是个性化服务,这是钢铁智能制造的先决条件。钢铁业是一个非常规模化的行业,因为要规模化运作才能效率高、效益好。但是用户和别的行业是一样的。今后当基础设施投资告一段落的时候,就会越来越需要个性化的服务。之所以前辈过去没有研究,是当年不具备这个背景。所以大家把用户拼大块,拼完集中去满足。但现在,集约化的生产和个性服务已经不是问题了。
 
  第三,我个人认为钢铁业是最适宜推进智能制造的少数几个制造行业之一了。实际上行业自身有化学反应、物理反应,有加工制造,智能化已经达到了一定程度。但我们创造的大量数据,还没有人去下功夫,数据仍然躺在那里睡觉。这需要我们去做,如果不做,那么就会在下一轮竞争中被淘汰。尤其是中国的钢铁业变化很快,2008年之前钢铁到最终用户有二十几万的中间商。今天都没有中间商了,有近300家的电子商务公司,包括宝钢、五矿和阿里巴巴,大家都在网上购买。
 
  第四,工业4.0的大集成。三大集成对钢铁业有颠覆性的影响,第一个是横向集成。实际上我前面说过20万家的中间商没了,客户对钢铁业今后的要求越来越透明。这种横向集成一定会发生。
 
  第五,数字化是钢铁制造的关键。中国工业体系挖掘数据的能力,肯定不如阿里巴巴、腾讯、百度。在消费领域数据的挖掘,今天实际上阿里巴巴已经改变中国人的消费模式了。但工业领域的数据挖掘方面我们落后了,数据挖掘其实是对工业的升华。
 
  第六,打造智能化需要处理好两个关系。钢铁行业最大的关系是规模化定制与个性化的定制的关系、智能制造和个性化的关系。我举个例子,我们会像选一件喜欢的服装和消费品一样选择工业品了。
 
  第二部分我想讲的是“智慧钢铁”是推进下一步中国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抓手。
 
  今天都在谈“去产能”,但是别忘了,这是一个进入了智能化、数字化大平台的时代。在这种时代,钢铁业利用智能化制造,要使产品结构升级,就是让产品从强度韧性,包括绿色制造更能满足客户的需求。另外,智慧钢铁促进绿色制造。此外,和过去的发展阶段不一样,中国的五大发展理念已经把生态文明列进去了,我们还要协同发展。
 
  第三,行业的管理水平。我们在智能制造上一定要投入,最终反映到企业要有竞争力。宝钢已经实现了热轧车间自动化制造。我们自己在想,所有的制造都是智能设备,这时一定要改变管理观念,包括工作方式和思维方式。
 
  智慧钢铁一定会降低人力成本。我们已经看到未来智慧钢铁对人工成本的替代,我们未来智能制造要把优势发挥到极致,而逐步向钢铁这个传统行业渗透,全部是机器替代人。
 
  后面第三部分宝钢转型制造,今天仅仅点题。因为我们也是刚刚开始。这一次在流程制造,宝钢有幸选择了热轧车间。这个试完以后,我们会试验全流程的制造基地——湛江钢铁,未来我们把炼铁炼钢以及用户都串联起来。目前正规规划千万吨级的智能制造钢铁厂,同时我们也在适应新的商业模式。
 
  所以各位嘉宾,全球钢铁业和中国钢铁业在平衡过程当中,钢铁业产能过剩不是单单中国的问题,中国只是这个问题比较严重。全球钢铁产业都过剩。我跟德国和日本的同行,美国、欧洲的同行都在说,我们都面临转型升级。他们基本上都处于3.0的水平,他们也往4.0转。我相信我们能够抓住时代潮流,相信我们能为行业的发展探条路出来,同样为人类发展探条路出来。我们现在有互联网时代,有智能化,有大数据云平台,我们赶上了,我们为这个目标共同努力。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付款方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服务条款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最新发布 | 最新供应 | 最新公司 | 回收信息 | 粤ICP备14082258号-1

©2007-2018 广州迅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