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收网

行业资讯

下载手机APP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环保新闻 » 正文

环保政策的变迁将刺激环境产业达到新的增长点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9-26  浏览次数:65
核心提示: 面对国际化、资本化、互联网+、生态化等外部环境的影响,国内的环境产业进入到新时代,时空在加速,产业在重构,格局在变化。
  面对国际化、资本化、互联网+、生态化等外部环境的影响,国内的环境产业进入到新时代,时空在加速,产业在重构,格局在变化。当前国内环境管理体制机制纷繁复杂、各具特色,并在不断变化发展中。国内环境管理体制什么样?体制建设变革方略?环境产业何去何从?

  国内环境管理体制变迁
 
  中国的环境产业进入到新时代,时空在加速,产业在重构,格局在变化。今年,国内环境管理制度在不停改变,“十三五”期间环保政策发生巨大改变。一方面,中国政府给予了环境产业较高的期望:一是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二是担当起环境质量改善的大任。
 
  【排污许可制】改变“简单粗暴”管理
 
  9月18日,环保部副部长赵英民公开表示,我国环境管理仍然存在较为粗放、污染物排放总量过大、超标排放或违法排放等问题,将通过改革完善排污许可制度,全面推进和完善环境保护各项制度。“未来将改变原来‘简单粗暴’的控制方式,对环境管理制度进行优化。”白云峰表示,调整之后,企业将受到更严格、更细化的管理,环保、节能将必须被纳入生产闭环之中,而不是作为配套装置出现。
 
  【环评制】扎紧法治篱笆
 
  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向社会公开承诺:环保部直属事业单位的8家环评机构率先全部从环保部脱离,其他地方的分批分期也要全部脱离,逾期不脱离的,一律取消环评资质。按照方案要求,省级及以下环保系统环评机构要分两批分别于2016年6月30日、12月31日前全部脱钩。到2016年底,“红顶环评机构”将全部退出环评市场。过去,很多环评机构都是各地环科院所的下属单位,属于事业单位编制;脱钩后,这些单位的环评工作者大多倾向于留在“体制内”,这样就不得不放弃环评业务。这部分从业人员大约占整个环评行业的三分之一。
 
  【垂直管理制】执法走向精细化
 
  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目前,环保执法难最大的障碍在于行政管理体制。根据现行相关法律法规,地方环保部门接受上级环保部门和当地政府的双重领导。环保部行政体制与人事司副司长任勇表示,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是环保管理体制的重大创新。垂直管理是在属地管理的缺陷倒逼下应运而生的,它将使环境保护与监管赢得多重良好效应,而垂直管理新模式的全面推行则需要从多维度发力。
 
  【党政同责制】顶层设计的新突破口
 
  所谓“一岗双责”是指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其领导和工作人员,除了履行自己的业务职责外,还要承担本领域有关的环境保护管理或者监管职责。可见,“党政同责”要求的是加强地方党委特别是“一把手”在环境治理中的责任;“一岗双责”强调的是将环保统筹整合到党政各部门的职能中。理论上说,这两者的结合,既有利于纠正以往“一把手”对环保的忽视,又能够减轻党政部门间的推诿和扯皮。
 
  【河长制】河湖污染河长担责
 
  由党政负责人担任河长,负责辖区内河湖管理保护,这就是河长制。河长制是地方政府落实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等主体责任的制度创新。来自水利部的数据显示,全国已有北京、天津、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海南等8个省市党委或政府出台了文件,在全境推行河长制;16个省区市的部分市县或流域水系实行了河长制。“河长制的推行,过去对河流集中式的治理方式,变为常态化的治理,使水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天津市水务局副巡视员梁宝双说。
 
  环境管理体制改革的变迁趋势
 
  环境保护管理部门的作用,仍然应该以监督为主,而满足监督所必需的法律法规、制度和标准建设是必不可少的,这既是监督的基础,也是行政管理的依据。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改革的具体思路应当是:
 
  一是按照政企职责分开的原则
 
  转变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职能。近年来,国家强调的工作之一,是加强环境保护的执法监督,将企业达标、发展环保产业等各项职能转移出去。通过改革由微观管理转向宏观指导和服务,由单纯的管理转向为基层服务、为企业服务。
 
  二是按照政事职责分开的原则
 
  加强环保总局的宏观决策管理职能。推进环境保护事业单位的改革,将研究国家环保大方向、带战略性问题的人员,将环境规划和经济政策研究人员集中起来,使之成为全额拨款单位,有利于他们集中精力做好工作。

  三是按照调动两个积极性和统一、高效的原则
 
  根据我国国情和充分调动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的原则,应把必要的集中和适当的分散结合起来:对环境保护的法规、政策、标准等,集中在中央;根据地区发展的差异,对环境标准采取差别政策;对跨流域的环境问题,如大气、水污染问题集中在中央,将局部性的环境问题,如噪声、固体废弃物处理权限放在地方;将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放在中央,将环保合作项目放到企业,主管部门只起引导或指导作用。
 
  四是按照精兵简政的原则,精简机构和人员
 
  从国家发展趋势以及实现三步走的目标看,在国家机构精简的背景下,环境保护的机构应加强。其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环境污染的“欠账”较多,需要投入较多的资金以“还债”;二是生态恶化的趋势并未得到扭转;三是我国未来20-30年内环境污染问题有可能进一步恶化(国家提出的污染物减排指标每年下降在数字上可实现,但是实际困难很大);四是我国核与辐射安全管理的任务日益繁重;五是我国加入WTO后,国际贸易与环境的关系日益密切,因“绿色壁垒”出口损失增加,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参加谈判,利用WTO的机制解决国际贸易中的环境争端。
 
  此外,环境保护行政机构的改革,还应与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要求和进程相适应,与国家政治体制改革的要求和进程相适应。应通过建立合理的权力和利益新格局,选准机构改革的有利时机,使环境保护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

  环境产业何去何从
 
  环保产业作为污染治理重要平台、经济增长重要支柱和科技创新重要领域,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伴随着制度政策的完善,环保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指日可待。
 
  根据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包括节能环保产业在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比增长11%,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速5个百分点。其中,在节能环保等高新技术的推动下,环境污染防治专用设备增长17.9%,相关产品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目前来看,在我国环保产业已经从初期的单纯治理为主,慢慢转变为包括发展环保产品、环境服务、洁净产品、废物循环利用等跨行业、跨地区、产业门类基本齐全的产业体系。
 
  未来伴随着更多重大环保规划密集出台,治理覆盖面将会更广,并且环境服务会逐渐完善,这将开启环保行业巨大的市场空间。之前出台的“水十条”和“大气十条”,再加上“土十条”,治理污染的“三大战役”必然会为行业发展奠定政策基础。
 
  据业内人士预测,“十三五”期间,环保产业社会总投资有望达到17万亿元。具体来看,土壤污染修复投资需求最大,约有10万亿元;水污染处理大概在2万亿元,大气污染治理则在1.7万亿元左右。尽管“十三五”期间环保投资比“十二五”期间有很大提升,但仍有近七成环保领域治理需求未得到满足,未来还有增长空间。以此来看,中国或将成为世界最大环保产业市场之一,也可能对全球绿色经济发展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综上所述,环保产业伴随着制度政策的完善,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指日可待。正如《前瞻产业研究院之前发布的环保行业研究报告》分析指出,由于环保产业对国民经济系统具有广泛的渗透性,与其它产业之间具有全方位、多层次的关联作用,产业链长、关联度大,其发展必然拉动其所渗透的相关产业的发展,并通过相关产业发展的连带效应,带动经济系统的技术升级和产业结构的转型。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付款方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服务条款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最新发布 | 最新供应 | 最新公司 | 回收信息 | 粤ICP备14082258号-1

©2007-2018 广州迅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