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垃圾产生、收集、分类、运输、处理过程中,涉及方方面面的群体和利益,任何一个环节出梗阻,垃圾回收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比如,假如回收利用与政府设置的分类收集之间未能有效对接,垃圾分类就会形同虚设。再比如,垃圾运输环节如果仅靠环卫部门,变相的垄断也会给运输造成困难。从这个角度说,广州“西村模式”,政府主导、全民参与、企业运作、社会组织推动,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
我国垃圾分类工作之所以进展不大,除了底数不清、目标不明、缺乏责任主体等原因外,还有个重要因素是缺乏经济调节手段。在发达国家,塑料瓶子、废纸可以卖钱,人们就会主动将其挑出来回收;在巴西,一家高科技企业发现香蕉皮可以提取高效去污剂,香蕉皮就被挑出回收……如果在垃圾分类回收上形成一个良性的经济循环体,让生产厂商、消费者、环卫部门、运输物流及处理利用的市场主体都能获得充分利益,垃圾分类现状就可以得到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