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围城”是每一个城市面临的困境,美丽的千岛湖也不例外。为了保护一湖秀水,提升环境品质,淳安县委、县政府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作为突破点,根据相关要求,在去年完成了2个镇和3个村的农村垃圾分类试点工作,今年还在千岛湖镇、富文乡等10个乡镇共205个村实行了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等工作,实现了垃圾减量和资源化利用,使农村环境有了明显改善。
“简易分类+深化处理”的分类处理模式
农村的垃圾处理设施不完善及村民的环保意识不强等客观情况,使得农村垃圾分类处理成了一个大难题。为此,县政府结合实际情况,在去年出台了《淳安县农村生产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资源化综合利用工作实施方案》,建立了简易分类、深化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模式。
何为简易分类?就是用通俗的说法和简单的做法教村民如何去做垃圾分类,将农村生活垃圾分为可堆肥、不可堆肥两大类。易腐烂、可堆肥垃圾,比如剩菜剩饭、菜叶果皮、腐烂瓜果、动物内脏、零食碎末、作物秸秆、枯枝烂叶、饲养动物粪便等;其余不可腐烂的垃圾便是不可堆肥垃圾。中洲镇厦山村的一位村民说:“跟我们讲垃圾分类,我们一头雾水,搞不明白啊。但是把垃圾分成腐烂和不腐烂的,我觉得还是挺简单的。”
何为深化处理?就是对可堆肥垃圾采用微生物发酵资源化处置,或是太阳能普通堆肥处置;对不可堆肥垃圾按现有的“户保洁、村收集、镇中转、县处置”的清洁乡村体系作无害化处置。
为了推广简易分类、深化处理这一模式,淳安各乡镇村逐步完善卫生基础设施。为每家农户发放黄色和绿色的垃圾桶,每村根据农户数量(一般每10户一只)发放240升的黄色和绿色垃圾桶,放置在村垃圾收集点,用于统一收集垃圾。同时,各村还配备了1-3个红色大桶,用于存放有害垃圾。不少乡镇还新购置了垃圾运输车,使可堆肥垃圾和不可堆肥垃圾可以分开运输,减少污染。
让垃圾分类“包袱”变成财富
垃圾分类工作还有一大难题就是,如何引导村民积极主动参与垃圾分类。各乡镇结合当地情况,琢磨出了适合自己的好点子。其中,石林镇巧用经济杠杆,鼓励村民以垃圾换物的做法,提高了村民的积极主动性,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原来,为了有效推动农村垃圾分类,石林镇想出了废品换钱、垃圾换物和荣誉换肥的好方法,提高村民参与垃圾分类的主动性。废品换钱就是安排垃圾分类员每天早上在各自然村有价回收旧书、报纸、矿泉水瓶等可回收垃圾;垃圾换物就是鼓励村民将分好类的垃圾放到统一收集点,由垃圾分类员和镇妇联组成的“帮帮团”进行登记评分,对表现好的农户给与鸡蛋、大米、酱油等奖励,对分类差的农户进行上门辅导;而荣誉换肥,就是每月根据各农户垃圾分类的表现情况,进行评比,对前若干名次的农户进行小额现金奖励,并赠送微生物发酵处理的有机化肥一袋。通过垃圾换物这种“接地气”的方式,既普及了垃圾分类知识,又获得了村民的接受和理解,还增强了村民的环保意识。
石林镇双溪村的一位村民说:“现在大家对垃圾分类很感兴趣,不仅能拿到一些实用的生活用品,关键是村里变得比以前更干净了。”
垃圾分类有序推进 各项制度保长效
农村垃圾分类有序推进,各乡镇亮点频出,这离不开县委、县政府严密的工作计划和周全的制度保障。去年起,县政府制定了农村垃圾分类工作计划,计划用三年时间,采取“先行试点、逐步推进、全县覆盖”的方式,完成全县所有乡镇全面实施垃圾分类收集、分类投放、分类清运、分类处理的工作。就在当年,淳安完成了石林镇、临岐镇和枫树岭下姜村、中洲厦山村、梓桐黄村村的农村垃圾分类试点,2个乡镇及3个村的垃圾减量和资源化利用运行正常,且农村环境有了明显改善。今年以来,千岛湖镇、富文乡、左口乡等10个乡镇的农村垃圾分类基础建设基本完成。
为了有序推进工作,淳安在各制度层面也给予了保障。建立了农村垃圾分类六项制度(包括县、乡镇、村),制定了淳安县垃圾分类工作考核制度;乡镇、村制定了乡镇级、村级的农村垃圾分类考核制度、奖惩措施、垃圾收集管理员评优、网络化管理等相关制度;各乡镇建立了乡镇级、村级的农村垃圾分类组织机构,部分乡镇还建立了村垃圾分检员、设备用房操作员和村监督员队伍。
同时县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将农村垃圾分类工作所需资金纳入财政预算。2015年,县财政投入资金500万元,2016年,安排投入1500万元。
县环保局负责人告诉笔者,做好农村垃圾分类是一项常抓不懈、持之以恒的工作。目前,县政府已做好了2017年的工作计划,计划完成文昌镇、威坪镇、梓桐镇、里商乡、金峰乡、屏门乡、瑶山乡、宋村乡、鸠坑乡、浪川乡等10个乡镇的农村垃圾分类工作计划,并落实资金,10个乡镇计划投入3120万左右,目标到2017年底,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
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离不开老百姓的配合和支持,希望大家都能积极参与其中,为保护千岛湖的青山秀水尽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