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收与再生,的确是垃圾处理的潮流所向。医疗垃圾摇身一变成为餐盒和玩具,如此废物利用,似乎也算是"凤凰涅"。然而,医疗所产生的废弃物,无论是使用过的注射器、针头,还是血液棉签,都含有潜在的有害微生物,不当或不合规的处理,极有可能诱发药物中毒、水体污染等严重的公共卫生事故,世界各国的环境及卫生部门对于医疗垃圾的销毁及处理流程都有着极为严格的规定。而今,医疗垃圾竟然流入非法制销渠道,甚至"重生"为餐具、玩具,后果实在不堪设想。
而类似的医疗废弃物管理漏洞,其实并非第一次被曝光。此前就曾有不少地区的医院被曝出问题,甚至不乏医疗机构的护士大量变卖医疗垃圾获利。而被变卖的医疗垃圾又被不法商家生产成百姓日用生活品,甚至进入超市销售。医疗垃圾管理缺位所隐藏的公共卫生风险不容低估。
首先,即便医疗垃圾流入非法制销渠道,并非涉事的医疗机构主动售卖,而是相关环节上的个人不当行为,但十几家医院成百上千吨的医疗垃圾流入非法渠道,医疗机构显然难辞其咎。既然产生医疗垃圾的机构有责任确保其进入合法处理通道,那么,对每日产生的医疗废弃物进行分类、清点和记录,并由专业处理机构回收处置,就应当被严格执行。只要医疗垃圾的源头得到有效管控,医疗垃圾就没有非法流出的机会,即便发生也不难被及时发现并制止。
其次,对于"医疗垃圾"的非法收购者,以及利用医疗垃圾加工生产产品的不法厂商来说,医疗垃圾显然成本低廉。医疗垃圾"回春"的背后,是非法暴利。对于工商行政等部门来说,检查与监督这些企业的行为是其职责所在。
相比国内医疗废弃物监管的疏漏,国外对于医疗垃圾的监管则事无巨细,甚至不厌其烦。以美国加州卫生部门为例,医疗废弃物源头被严格定义,并依据其产生数量进行分类,所有医疗垃圾产生机构都需要注册并申报。而对医疗废弃物处理的流程与资质认定更为严苛,甚至连医疗垃圾的运输与存储资质都有认证列表。整个监管体系可以说从源头到终点严丝合缝、不露破绽。
基于此,医疗垃圾的"重生",不啻于埋下了一颗颗公共安全的定时炸弹。要拆掉这些炸弹的引线,需要对整个监管链条进行检讨与反思,才有望排除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