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到2020年,国内餐厨垃圾日处理能力还有1万吨的缺口,需要提高处理能力。另外,国家层面的管理办法需要尽快颁布实施,还需建立完善长效运营机制,保证餐厨垃圾处理行业健康持续发展。”在2016(第十届)固废战略论坛上,北京工商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主任任连海指出。
目前行业初具规模
各级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地沟油生产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遏制;探索成功的技术路线和发展模式;涌现一批比较活跃的企业
为了弥补餐厨垃圾处理能力严重不足,“十二五”时期,国家发改委补贴20多亿元,在全国批准了5批试点城市,规划建设100个餐厨垃圾处理厂。目前第一批6个处理厂已经通过验收,据悉,第二批在今年年底之前开展验收工作。
“试点城市基本囊括了国内的一线、二线城市,还有部分三线城市。应该说,餐厨垃圾处理行业已经初具规模,在多方面取得明显进步。”任连海表示。
在政策方面,为了规范和促进餐厨垃圾处理行业发展,近几年,相继出台了一些相关政策尤其是地方性政策。截至目前,已经有9个省(直辖市)出台了省级餐厨垃圾管理办法,如北京、上海、山东、江苏等。还有101个地级城市出台了相关管理办法,另外,一些区县也出台了管理办法。
目前,一些餐厨垃圾处理厂已经开始运行,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餐厨废油回餐桌趋势。对此,任连海表示,发展餐厨垃圾处理行业的初衷,主要是杜绝地沟油和解决餐桌食品安全问题。“如果把餐厨垃圾控制住,由特许经营企业进行无害化处理,同时切断了地沟油的生产渠道。从这一点来说,取得的成效比较明显。”任连海说。
另外,通过近几年的工程实践,也探索了一些成功的技术路线和发展模式。据他透露,北京工商大学与国家发改委合作,结合实践经验,正在撰写餐厨垃圾处理行业技术指南。
随着各级政府对餐厨垃圾处理行业的重视以及行业自身的发展,近年来,行业已涌现出一批比较活跃的企业。其中包括江苏维尔利、青海洁神、宁波开诚、北京嘉博文、青岛天人等。还有一些环保领域中其他细分板块的企业进入到餐厨垃圾处理行业。目前,行业有着市场属地化趋向明显的特点。
“此外,一些大型国企,如北控、光大、首创等,通过收并购等方式,也开始进入餐厨市场,使得这个行业呈现朝气蓬勃的局面。”任连海说。
处理能力需要提高
到2020年日处理能力可能还有1万吨缺口;需要制定国家层面的管理办法;也缺乏法律予以规范
目前,虽然餐厨垃圾处理行业得到初步发展,但是还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解决。
比如,处理能力需要提高。“我们预计到2020年,餐厨垃圾产出量会达到12万吨/日。如果按照30%处理能力来规划,2020年日处理能力需要达到3.6万吨,而现在日处理能力只有1万吨,还有将近3万吨的缺口。”任连海表示,即使目前在建的处理设施都建成投产,只能达到2万多吨/日的处理能力,那么还有1万吨的缺口,需要在“十三五”时期新建项目用于补足。
如何提升处理能力?任连海认为,首先要把“十二五”批准的试点处理厂尽快建成投运,这需要多方面予以合作。另外,为了保证餐厨垃圾处理行业健康、快速发展,并利于政府统一管理,应制定国家层面的管理办法。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国内还没有国家层面的管理办法。“虽然,一些省市制定出台了相关管理办法,但缺乏国家层面的管理办法,以至于地方性的管理办法缺乏稳定性、统一性。”与会专家认为。
据悉,相关专家已经撰写完毕国家层面的管理办法,等待国家相关部门列入立法程序。“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现在还没有一部上位的法律予以规定餐厨垃圾,就连《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也没有规定。”任连海表示。
另外,地方各级政府要把餐厨垃圾处理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尝试采用PPP、BOT等模式,引进民间资本,加快行业发展,提升处理能力。
国家环境保护技术管理与评估工程技术中心主任王凯军则认为,采用集中处理方式,收集成本和管理成本比较高。可尝试采取分散处理方式,做小型化堆肥处理,这种方式在小型城市和县城具有一定优势,投资运行成本和收集成本都会大幅降低。
处理工程“吃不饱”现象普遍
应加强管理,截断灰色产业链;制定完善相关产品标准和工程设计、建设规范,促进行业持续发展
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内餐厨垃圾集中收运困难较普遍。“一部分餐厨垃圾处理工程存在‘吃不饱’现象,设备建成投产却不能满负荷运转。”任连海表示,现在最主要的问题是,政府掌握的总处理能力还不足以消纳所有餐厨垃圾。当正规的处理规模超过产生量,政府会有信心去解决处理厂“吃不饱”问题。
在论坛上,一些企业代表认为,政府应加强管理,加大力度打击违法违规处理餐厨垃圾行为,尤其是炼“地沟油”行为,截断灰色产业链。同时,可采取灵活的收运方式,定时、定点、分片收运,减轻收运困难。
除了解决处理工程“吃不饱”问题,还需要建立长效运营机制,保证餐厨垃圾处理可持续、健康发展。“这应该是行业面临的最大瓶颈。企业运营餐厨垃圾处理厂不能赔钱,现在国内主要采用BOT和PPP模式,企业投了大量资金建设这些项目,也拿到了特许经营权,需要通过经营收回成本。”任连海认为,建立长效机制,保证特许经营企业的合理利润是很有必要的。企业也可尝试采用多元化技术,通过处理餐厨垃圾生产一些高附加值产品,来弥补企业的部分运行成本。
任连海还建议,相关部门尽快制定完善餐厨垃圾处理行业产品技术标准,以及工程设计、建设规范,促进行业持续发展。
在论坛上,据一些企业代表介绍,餐厨垃圾处理PPP项目在运营初期,其运营收入难以弥补营运成本。建议政府设立专项补贴(包括收运和处置),支持特许经营企业可持续发展。
相关报道
如何让餐厨垃圾处理企业“吃饱”?
浙江金华政府部门督促签订收运协议,定点、定时、定线路分片收集
本报综合报道经过一年多运行,浙江金华餐厨垃圾处置项目一期工程(设计处置能力110吨/日)已累计处理餐厨垃圾2.72万多吨。目前,日平均收运量已达101.3吨,最高收运量达118.9吨/日,收运处置比达93.1%。
主城区3400余家餐饮企业和机关、学校、医院等食堂基本实现全覆盖。当前处置中心全负荷运转,已产生效益100多万元。
鉴于其他试点城市普遍存在“吃不饱”的问题,金华行政执法部门进行拉网式调查,全面摸清市区餐饮企业(食堂)等底数,并协调各行业主管部门“点对点”督促签订收运协议,签约情况每天汇总通报、餐厨垃圾收运量列入市机关部门年度考核,倒逼各餐饮单位落实到位。
目前市区1427家规模以上餐饮企业和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全部完成餐厨垃圾管理责任书签订和收运合同书签约工作,签订率达100%。2600多家小餐饮店收运协议签订率接近85%。
另外,为了解决处理厂“吃不饱”问题,金华制定灵活收运方式,根据主城区餐饮单位分布情况和性质类别,分别购置不同型号的专用收运车辆18台,配备全自动称量系统,做到定点、定时、定线路分片收集。
为保证收运质量,金华对餐厨垃圾收运全程实行跟踪管理。由行政执法部门利用PCA数字化监管系统(含GPS定位、视频监控、电子标签、地磅计量和电子台账系统等),实时跟踪收运车收运数量及收运过程,对少收、漏收等违规行为实行每月考核。
此外,金华还以政府通告形式为独家特许经营开路,强力打击未取得合法经营资质的公司和个人“黑收购”餐厨垃圾行为,坚决防止餐厨垃圾以“泔水猪”和地沟油形式回流餐桌。
现在金华市原有的餐饮单位——回收单位(个人)——地沟油(泔水猪)灰色利益链基本被截断。
除了能让特许经营企业“吃饱”,还要保证企业合理的盈利,使其可持续发展。鉴于餐厨垃圾收运处置是社会公益事业,PPP项目初期运营收入基本不足以弥补运营支出和融资成本。金华市目前以150元/吨的标准对回收处理企业进行(收运70元、处置80元)补贴,补贴标准每两年视情调整。
目前,金华正准备计划上马餐厨废弃物收运处置二期工程,拟引进生物柴油提炼技术设备、沼气发电机项目、车用燃气二次脱炭设施,延伸产业链,进一步提高产品附加值。争取在收运处置比例、整体收益计划、厂区环境等方面均达到国内最高水平。
所以,业内人士认为,小型化堆肥处理方式,也可快速提升行业处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