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部小镇不断创造“牛事”
机器轰鸣声中,一件件用于塑造汽车零部件的模具出炉……这样的景象在横沥镇的中泰模具股份有限公司车间内每天重复上演着。通过横沥镇协同创新中心的牵线搭桥,中泰模具和华中科技大学等科研机构一起研发数年,国内第一条热成型生产线在横沥诞生,不仅打破国外垄断,而且成本只有进口设备的一半。
事实上,在此之前,这个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小镇,人们认识它更多的是因为这里有一个500年历史的牛墟,无论是经济规模,还是产业特色都表现平庸。搭上模具产业的快车后,横沥镇依靠持续的科技创新,成功实现发展动力转换,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牛事”。
因为模具产业的飞速发展,这个位于东莞东部的横沥镇被称为“中国模具制造名镇”。2012年以来,该镇模具产业产值连续四年保持20%以上增速,2015年达到103亿元,预计2016年可达118亿元;模具企业从2011年670家增加到目前1934家;达到规模以上模具企业从2011年13家增加到目前74家,集群集聚程度显著增强。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以10.5%的增速名列全市第二。在2016年度中国建制镇综合实力前100名榜单中,首次出现横沥的名字,居全国镇级第81名,并在东莞入榜的镇街中名列第13位。
除模具制造外,横沥镇还与东莞理工学院合作,共建模具产业3D打印技术服务中心,促成东莞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落户。电子商务、新材料研发、3D打印等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新产品共同构筑横沥镇的创新体系。
演绎无数“小城大爱”故事
如果说经济的发展,可以依靠产业和政策的推动。那横沥涌现出来这么多好人好事,这个绝非用金钱可以实现,而是需要有个“大爱”的环境。这几年来,这座因500年牛墟而得名的东莞小镇,演绎了无数“小城大爱”的故事。多次因“东莞好人”频繁占据各大媒体版面头条,被称为“好人辈出、好人接力”现象。
从一个好人到一群好人,横沥好人层出不穷形成接力,形成了“好人接力”效应,被媒体誉为精神文明建设的“森林效应”。目前,全镇共有各类“道德模范”34名,其中57人次获得省市以上荣誉称号,4人次入选中国好人榜,5人获评“广东好人”,3人获得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3人获得广东省道德模范荣誉,2人获评全国“孝亲敬老”之星。徐祥龄、张杨锦、曾香桂、黄柱深、谭翠莲等更是闻名全省乃至全国,“好人”的总量位居全市各镇街前列。仅2016年,横沥镇就涌现出刘浩林、刘焕祺、刘成发3位“广东好人”,洪仕廷、甘玉红等5人获评“东莞好人”,原培英小学教师覃健获评第十三届全国见义勇为英雄模范,是广东省唯一一位。2016年上半年,全镇共有21个家庭获评市“最美家庭”。
今年以来,横沥镇开展了关爱独居老人“营爱计划”,全镇60岁以上的老人均可享受免费午餐、晚餐,截至2016年8月份,总服务人次超7.5万,还推出了“新候鸟春晚”、“新候鸟夏令营”、“外来工助学计划”、居家养老服务等“关爱品牌”。这一年,还推出了“乐善小站”、“小城大爱”公益超市联盟、“墙上美食”公益服务等公益品牌项目。其中“小城大爱 我心同行”食物回收项目入围中国最具捐赠价值公益项目50强,“小城大爱”公益超市联盟点也发展到了20多个。
打造横沥“关爱生态圈”
“小城大爱”已经成为横沥镇一张响亮的城市名片。这一年,镇财政投入50万元成立“道德模范圆梦基金”,并面向社会公开募集更多资金。“道德模范”及其家属因生活困难或突发事件需要帮助,可以申请医疗救助、临时救助、助学救助。目前,该基金已为10多名有需要或困难的道德模范及其家属提供了就业、读书、医疗等帮扶和救助。同时,支持隔坑社区服务中心成立“徐祥龄基金”,筹得善款70多万元。横沥镇还打造了一批“关爱品牌”,如“乐善小站”、“墙上美食”、“爱心银行、互惠空间”、“小城大爱”公益超市联盟等。
为擦亮横沥这张新的城市名片,横沥镇接下来准备建设一个“关爱平台”和打造横沥“关爱生态圈”和公益“产业链”。通过在制度层面为社会组织的成长提供政策指引、资金支持和智力支持;以社会建设协同创新中心为基地,为社会组织提供成长空间,逐步形成上游环节(公益资金、资源筹集)——— 中游环节(支持型、枢纽型社会组织)——— 下游环节(草根型、操作型和社区型社会组织)的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