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会议的举办旨在通过研讨,把对垃圾分类工作的意义目的和在目前工作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对垃圾分类的流程、模式、分类处理和分类利用的工作方式、行业部门和行业领域的配合协调达成行业发展的共识。会上还公布了“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知识竞赛”结果:周晓明等51人成绩优秀,宁夏固原市城市管理局等4单位组织工作突出。
在此,本报撷取部分参会代表发言刊登,希望对读者有所启发。――编 者
发挥好主流媒体 舆论宣传作用
翟建:中国建设报社社长
生活垃圾分类不仅仅是政府的事情,也不仅仅是垃圾处理单位的事情,而是关系到每一个城市居民的生存环境的大事。作为建设行业的主流媒体,中国建设报一直关心和关注着环卫事业,中国建设报专门开辟了中国城镇专刊,设置了相关版面,对城市垃圾分类工作进行过深入的报道。报社在2015年底开启了“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知识竞赛”的活动,竞赛从专业的角度对垃圾分类工作中涉及的政策、制度、行业标准、作业规范、分类措施等知识进行了普及和宣讲,旨在让公众共同关心、关注垃圾分类工作,积极地参与到其中来。怎么能让居民配合前端分类工作,在工作环节设置上和制度设计上还有哪些问题,需要及时解决?为此,中国建设报搭建这样的平台,为垃圾分类工作的舆论宣传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垃圾分类需契约精神
肖家保: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理事长
我国的垃圾分类比国外的分类更复杂,更难。国家层面主导的垃圾分类,从2000年就开始了,但各地没有很大的进展是有原因的。技术方面的问题实际上是不难解决的,因为现在从国际环保理论来说,就是技术派和契约派。技术派认为技术可以解决所有的垃圾问题。比如深圳有一家公司,说垃圾不用分类,全部都可以用资源化技术进行处理。当然,很有可能将来在技术上是没有问题的,用不着分类,但现阶段还是要人工介入。契约派认为契约就是规则,用管理规则把城市的所有问题,包括垃圾分类的问题都解决了,有各种严格的规定。所以强制性还是建议性要分清:如果是建议类,可以接受你的建议,也可以不接受你的建议。强制性的话就必须去做,而这方面相关的准备还差得远。
前端分类要与后端出路相匹配
李海莹: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市容环境管理处
我国的生活垃圾收运体系与国外不同,有自己的特点和复杂性。一是废品回收和环卫体系并存,大量可回收的部分其实已经进入了废品回收系统;二是我国环卫收集网络开放、便捷,这给居民投放垃圾提供了很大便利。随处可见垃圾桶,理论上什么垃圾都可能扔进来,限定哪些垃圾不能进,实际可操作难度大。而许多国家的垃圾桶并不是随处可见的,所以居民如果没有定时定点、按要求分类投放垃圾,垃圾就可能被拒收,乱扔就要被处罚。
分类系统建设的问题。如果后端的出路没有,前端分类就很尴尬。比如,很多做垃圾分类的小区都会把电池分出来,但是后端没有承接的处理系统。环保部门的意见是:因为产生源过于分散、收集极其困难、处理能力不足,所以对一些来自家庭的有毒有害垃圾采取豁免制度。这次起草的《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制度方案》要求有害垃圾首先要分类。但是,如果后端设施没有承接,前端分类意义就不大,群众还会有意见。只有解决了有害垃圾后端处理问题,分出的有害垃圾处理有了去处,问题才能得到解决。
此外,垃圾分类不等同于减量,而且即便分类做得再到位,也还是会有需要末端处理的垃圾,所以处理设施建设是刚性的需求。随着大宗商品价格不断下降,会有更多的低值回收物进入垃圾系统,垃圾分类的模式可能也要有相应的调整。因此,认识到处理设施建设的必要性和不可替代性很重要。
构建多层级专项管理团队
张红樱: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固废处副处长
北京市出台了一批政策法规,如2012年3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结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制订了《北京市城镇地区生活垃圾分类达标考核暂行办法》等30多项政策标准,覆盖垃圾分类系统建设、考核验收、日常运行、综合监管、宣传教育、社会发动等各个环节。
垃圾分类工作具有长期性、系统性、复杂性、广泛性的问题。垃圾分类工作需要多方参与,为此,北京市构建了一个市、区、街道、社区居委会四层级的专项管理团队,组建了一支“绿袖标”垃圾分类指导员队伍。实现分类处理,首先要有末端的支撑,其次,前端工作细化。比如小区生活垃圾源头确实能减量和减重;收运链条要非常清晰,作业非常专业。分类的品种需要扩展,提高资源化的程度。垃圾分类在操作层面,要实现规范化、专业化、精细化,实现途径要企业化、社会化、信息科技智能化。
“互联网+”在垃圾分类中的应用
傅婷婷:浙江省宁波市城管局垃圾分类管理中心
浙江省宁波市的垃圾分类工作是从2013年7月由宁波市政府和世界银行贷款签下的城镇生活废弃物收集与循环利用示范项目开始的。
该项目总投资是15.26亿元人民币。其中向世界银行贷款8000万美元,项目的总体目标是要用5年的时间,引导居民进行垃圾分类。
2013年至今3年时间,宁波的垃圾分类覆盖面达到73%。宁波的中心城区基本形成分类投放、分类收运、分类处置与循环利用体系。运用“互联网+垃圾分类”大数据平台管理,社区的督导员检查垃圾分类的时候,会发给他们每个人一个手机终端,依靠这个手段终端上传垃圾分类的相关数据。在这个大的平台下是一户一码,垃圾分类的发放和接收由社区的督导员采用手机终端的形式。每户居民每个季度可以领到93个垃圾袋,一共是3个月,这些垃圾袋上会有一个起始编号和终止编码,接收垃圾袋之后居民自行做垃圾分类基础工作。督导员需要做的工作是五步骤,扫码―开袋―拍照―评分―上传。该项目还设定了基于成果的奖励机制,根据公式最后可以计算出这个社区总的得分,对社区居民分类较好的给以奖励。
城乡垃圾一体处理要有“收运”支撑
方军:江苏省徐州市丰县城管局局长
城市垃圾分类是一种责任,首先是政府的责任,然后是社会的责任。丰县是江苏省财政贫困县,但是政府在这方面非常重视。以前农村房前屋后、坑洼小河全部都是垃圾,这两年通过加强收运,每家每户门口有一个小的垃圾桶,由保洁部门收,做到了收运一体化,为后续资源化提供了条件。
丰县城市部分垃圾处理已归入循环产业园,垃圾焚烧发电厂已经投入发电了,2016年还启动了餐厨、污泥垃圾处理厂的建设,2017、2018年要完成整个循环产业园的建设任务,把城市固废和农村垃圾秸秆处理彻底并入一个循环利用的环节。城乡垃圾处理一体化,要以“收运体系”完善为前提。
充分发挥参与企业积极性
刘泰原:北京市城市再生资源服务中心主任
日本、欧洲等一些国家垃圾分类的方式方法,适不适合直接引进到我们国家来呢?
我们国家有两个体系,一个是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另一个是环卫垃圾处理体系。在我国,生活垃圾分类做到干湿分离,再放一个有毒有害收集箱,就可以了。我反对把可回收物称为“可回收垃圾”,它们只是低值可再生资源。从环境卫生角度,给予低值可回收物以补贴,可以让现在庞大的回收体系把这部分再生资源加以规范,对垃圾分类工作会更加有促进作用。
我国再生资源回收已经有了一个完善的体系,希望在垃圾分类的资源化利用中,能充分发挥现有再生利用企业的积极性。企业毕竟是以赢利为目的的,如果垃圾分类工作不赢利,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就不高,如果企业花很多钱,得到了政府一定的补贴,最终还是不赢利,这个事儿就放弃了,对垃圾分类工作推进不一定有利。
发挥社区自我管理机制
周爱清: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城管局
市南区在青岛市是一个龙头区,面积是30.01平方公里,54万人口。这么多年垃圾分类工作主要是政府的资金投入,前期必须有政府财力的支持,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青岛市2013年开始实行垃圾分类以来主要是在市南区实行,当年市区两级投入6000万元资金推动垃圾分类工作。截至2016年11月底,市南区一共10个街道办事处、65个社区开展了垃圾分类的居民户数达到了18万户,11处农贸市场、39所中小学校全部实施了垃圾分类。
垃圾分类必须要长期对居民进行引导。前期工作是在居民垃圾分类上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后期我们认为应该把重点转到对大型单位、餐饮企业餐厨垃圾的分类要求上。2016年,通过联系有关部门联合执法,比如说食药监局、工商部门等相应的单位,通过政府强制引导,对大型餐饮单位、中小学校、企事业单位的垃圾进行餐厨垃圾分类。工作过程中建立了示范点,突出示范效应。通过示范来引领普通的小区做好垃圾分类工作,建立小区自我管理工作机制,不断提高分类质量。
完善分类处理对接系统
赵华国:山东省青岛市城管局
山东省青岛市按照“大系统”的方法,“分步”组织实施。第一步大类粗分,源头分流,主要分为可回收物、有毒有害、其他垃圾。第二步按照干湿分离,进家庭,进单位,包括地沟油的分类。青岛市还完善了处理对接系统。一是可回收系统,目前青岛市有5000多家企业,5万多从业人口,在每一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建立一个固定的或者标准的回收点,建了5个分拣中心,建立了产业园区,里面有拆解线,冰箱、洗衣机都可以拆解,拆解完以后进行循环。二是完善了有毒有害垃圾收集系统,就是家庭分类出来的有毒有害垃圾单独处理,但是在全国来讲,还没有“有毒有害生活垃圾处理系统”,诸如灯管处理厂、电池处理厂等。因为,当地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只负责处理工业有毒有害的垃圾,居民产生的有毒有害垃圾无处可去。很多地方的生活有害垃圾只是分出来,从小堆变成大堆,而没法处理。
优化收运网络 做好桶站对接
李朝辉:北京环卫集团微环境公司总经理
北京环卫集团从2014年就开始布局垃圾分类的工作,产业的重心逐渐地前移到了前端,也就是垃圾分类。集团成立了北京微环境管理有限公司,专职做垃圾分类工作,运行了大约一年多的时间。这一年多的时间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困难也不少。一开始公司对凭借技术手段、宣教系统把垃圾进行有效分类充满信心,后来发现有诸多难题。比如,现在厨余垃圾分类的模式受到了诸多的限制,链条在管理层面非常长。这样,居民的积极性和热情很难被调动起来。现在有很多技术,比如说人脸识别、指纹识别,但这样垃圾分类的成本非常大,效果不佳。通过实践,只有踏踏实实把厨余垃圾分拣出来,才是有效果的。
实施过程中,公司有“三驾马车”:一是有效的宣传体系建设;二是以“回收量”为核心的收集系统;三是优化运输网络。除了传统的厢式货车,还有一些后压缩式垃圾车和其他环卫车辆。集装箱式的环卫车收运,实现了优化的运输网络,减少了单车作业的运营成本。
生活有害垃圾要重点分类
干磊:江苏省苏州市环境卫生管理处
江苏省苏州市的分类体系和其他地方稍微有所不同,餐厨、建筑、园林绿化、农贸市场垃圾在源头进行了分类。苏州市餐饮企业签约的有5000多家,能收上来的是2000多家。目前的餐厨垃圾终端处理设施每天处置能力是350吨。园林绿化垃圾交给园林绿化局负责。
苏州的日常生活垃圾现在分成3类:有害、可回收、其他。可回收物依托供销社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他们有自己的资金,配备了车辆。有害垃圾收集桶设有许多内置的小隔断,可以放灯泡、U形灯管、长形的灯管、温度计,大件有害垃圾如油漆桶有另一个地方可以放。但过期药品的分类收集涉及食药监管部门,市容市政部门无权管理过期药,所以要食药监管部门参与才行。
找准关键 分清职责
白士杰:辽宁省营口市鲅鱼圈区环卫局局长
关于垃圾分类的宣传很重要,但现在的宣传还是很不到位。总有一些人说,垃圾前端分得挺好,最后却混装在一起,实际上,如果处理出口没有找好,前端分类是徒劳的。
垃圾分类这件事不能操之过急。近期,鲅鱼圈区开展了“小手牵大手”的活动,让垃圾分类观念从启蒙教育做起,反过来影响成年人。
环卫部门做垃圾分类这个事儿要谨慎考虑,哪些事情该我们做的,哪些事情需要与其他职能部门协商,分清职责范围,这样效果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