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市场经济规律,正在迁移
我国是增塑剂生产的第一大国,占世界产量的56%左右,原因十分容易理解,目前PVC塑料制品的生产,我国占比最大。分析一下规律,中宇资讯了解,随着劳工成本的提高,早在2010年开始就快速向亚洲其它国家迁移,导致出现增塑剂产能还在大跃进似得扩产,而实际终端制造业陷入困难,一方面世界需求还在提升,但市场份额的竞争却十分激烈。
塑料制品产量占比
记者了解到,塑料制品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发展,当时除了供应时尚或专业类产品,进行一定量出口贸易的少数国家以外,均当地生产当地消费是主流。 到了70年代,亚洲新崛起的发达国家开始占据塑料制品的大部分产能,到了80年代末期开始,向中国珠三角地区转移,并开始向中国多地扩散。到了2004年极端的分布显示,墨西哥和拉丁美洲继续保持合理强势地位,越南快速增长成为塑料制品生产大国。
东南亚终端企业的原材料依靠进口,可中国增塑剂产业表现太弱
我国增塑剂产能过剩严重,进口表现不好实属正常,但增塑剂产品的出口表现的更差,也说明我国相关产业落后世界,出口量化整后的统计占比完全没有任何亮点,去掉企业之间来回的实验品,完全可以忽略不计,可见东南亚国家似乎对我国的材料没有丝毫兴趣。
分析显示,增塑剂基本完全靠内需了,只有终端塑料制品打开出口了。越来越多的东北亚企业的环保增塑剂主要针对东南亚国家,而中国进口亚洲其它国家增塑剂也多是DOP为主。
增塑剂的主要市场在海外
我们都确定,未来的增塑剂需求都会集中在新型经济体国家,但是我们只能眼巴巴看着,不管是增塑剂还是终端制品,都有比较难以逾越的门槛。
一方面,中国一直靠投资拉动内需,这也是市场快速繁华的主要动力,因此塑料制品的倍增不断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再加上刚需求本身的快速增长,因此投资在前期的市场表现出了积极的一面。但是后来投资过了,毕竟需求再刺激也没有那么多,出口商品转战国内更是雪上加霜。当然在增塑剂产能野蛮增长的阶段,政府的保护也是许多业者对市场误判的原因。
第二方面,增塑剂产业在我国相对落后,过去因为强大的内需,以及主要的进口国家对检测标准的宽松,造成了整个产业最后的混乱。大部分的产品难以达到世界要求,和相关国家难有竞争力,转战国内也开始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