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收网

行业资讯

下载手机APP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环保新闻 » 正文

文一波:中国环保产业或将实现弯道超车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2-10  浏览次数:67
核心提示:2016年12月5日,国务院发布了《“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分析了“十三五”期间全国生态环境保
2016年12月5日,国务院发布了《“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分析了“十三五”期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形势: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仍然突出,多阶段、多领域、多类型生态环境问题交织,生态环境与人民群众需求和期待差距较大。明确“提高环境质量,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加快补齐生态环境短板”为“十三五”的核心任务。
 
《规划》提出,到2020年,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生产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环境风险得到有效控制,生物多样性下降势头得到基本控制,生态系统稳定性明显增强,生态安全屏障基本形成,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
 
从《规划》中我们可以看到,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目标不再仅仅停留在维持、修复、阻止恶化的层面,而是要求生态环境质量实现全面改善和优化。《规划》将主要目标及指标数据化,将环境治理范围和力度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意味着“十三五”期间环境治理进程将加速,涉及的细分领域将更多。
 
中国环境形势之严峻,治理任务之繁重,治理需求之迫切,治理问题之复杂,治理难度之高,几乎可以称为全球之最。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随着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依法治国的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的逐步健全,创新、绿色发展政策的深入实施,加强环境保护治理的政策、法规、技术等产业红利的逐步释放,“十三五”期间中国环保产业将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市场规模、技术水平均将进入一个全新阶段。
 
“十三五”末,中国环保产业规模有望达到全球第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出台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启动实施了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在过去的几年中,中国环保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从2012年的29908.7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45531.7亿元。
 
虽然环保产业发展速度很快,但生态环境问题仍十分突出,还有近70%的环境治理需求没有被市场挖掘。“十三五”期间,中国环保产业规模将大幅扩容,新兴领域市场需求将快速释放。据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测算,全社会环保投资将达到17万亿元,为“十二五”的3倍以上,年增速有望达到18%,节能环保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将从2015年的2.1%左右增至2020年的3%以上。环保产业将成为中国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
 
资料显示,美国是目前全球环保产业市场规模最大的国家,占全球环保产业总值的近19%,中国市场规模全球排名第二,市场占比已超过13%。美国环保产业已处于稳定、成熟发展的阶段,年均增长速度低于全球环保产业市场年均8%的增速,而中国环保产业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年均增长速度有望达到18%。到“十三五”末,中国环保产业规模有望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
 
多个细分领域的市场规模、技术水平走在世界前列
 
政策、法规、制度是环保产业市场发展、技术进步的主要驱动力。“十三五”期间,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中国的环境治理理念、治理手段都将发生重大转变。
 
一是政府在多个领域建立了史上最严的环境保护制度。《规划》也明确提出了“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细颗粒物未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浓度、地表水质量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地表水质量劣Ⅴ类水体比例”等12项约束性指标。
 
二是为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达成治理目标,建立了“中央环保督查、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环保机构垂直管理、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河长制”等一系列创新性制度体系。
 
三是完善环保市场机制,建立健全PPP、政府采购服务、第三方治理、绿色金融、排污权交易、环境保护税等一系列制度法规。
 
在新的规划、政策、法规、制度推动下,污水处理、垃圾处理、脱硫脱硝等传统环保产业规模大幅扩容,海绵城市、地下管廊、综合区域治理、土壤修复、黑臭水体、污泥处理、VOCs监测等新兴市场快速释放,城镇黑臭水体、垃圾分类、雾霾、污泥处理、垃圾渗滤液等环境治理难点有望实现技术突破。
 
中国有着数万级的环保市场,在互联网、云平台、大数据、新材料、新技术等驱动下,中国环保产业有望实现弯道超车,到“十三五”末,在一些细分领域,市场规模、技术水平将达到世界前列,甚至成为全球第一。
脱硫、脱硝、除尘、VOCs等市场总体投资规模将超过5000亿元
 
2016年9月,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世界上92%的人生活在空气质量低于世界卫生组织限值的地区。资料显示,中国最大的500个城市中,只有不到1%的城市达到了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空气质量标准。
 
美国国家航空暨太空总署公布的一张世界空气质量地图显示,全球细颗粒物污染最严重的地区是北非以及中国的华北、华东和华中全部,中国大部分地区细颗粒物平均浓度超出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有关污染指标的8倍以上。
 
《规划》提出,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大幅削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的排放量,全面启动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开展大气氨排放控制试点,实现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浓度全部达标,细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明显下降,二氧化氮浓度继续下降,臭氧浓度保持稳定、力争改善。
 
据预测,“十三五”期间,仅脱硫、脱硝、除尘市场总体投资规模可达4080亿元,市场容量将继续保持10%左右的增幅。国务院发布的《“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首次将VOCs纳入减排目标,到2020年VOCs排放总量较2015年下降10%。“十三五”期间,VOCs市场规模将超过1400亿元。
 
脱硫、脱硝、除尘、挥发性有机物控制,汽柴油车辆排放净化,环境监测等技术研发;灰霾和臭氧形成机理、来源解析、迁移规律及监测预警研究;大气污染排放控制及空气质量技术体系建设,大气联防联控技术示范等,是完成“十三五”大气污染防治任务的关键所在,这些研究任务都是世界级课题。
 
目前,双塔精馏脱硫技术、脱硫废水烟气零排放技术、氧化吸收脱硝及资源化利用技术、挥发性有机废气VOCs复相催化氧化治理技术、湿式静电除雾深度净化技术等经过鉴定,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随着市场的释放、标准的提高、竞争的加剧,相关技术将取得进一步突破。
 
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共投资约5829亿元
 
“十三五”期间,城市污水处理率及污泥无害化处理率进一步提高。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5%,县城达到90%,建制镇达到70%;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县城达到70%,建制镇达到50%。新增污水处理能力4890万立方米/日,提标改造污水处理设施规模4053万立方米/日。
 
“十三五”期间,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共投资约5829亿元,其中各类设施建设投资5784亿元,监管能力建设投资45亿元。各类设施建设投资中,污水处理设施投资1587亿元,管网设施投资3564亿元,再生水利用设施投资215亿元,初期雨水治理设施投资102亿元。
 
“十三五”期间,新增或改造污泥(按含水率80%的湿污泥计)无害化处理处置规模6.31万吨/日,新增或改造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设施投资316亿元。“十三五”新增或改造的污泥处理规模是“十二五”的4.4倍,污泥处理能力不足的问题有望在“十三五”期间得到缓解。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污水处理技术在众多细分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新型低能耗一体化MBR(膜生物反应器)、含磷工业废水治理技术等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在污泥处理领域,桑德的电渗透高干污泥脱水设备经国内权威专家鉴定,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总投资约1924亿元
 
“十三五”期间,新增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49万吨/日,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占无害化处理能力的比例达到50%,东部地区达到60%;新增收转运体系能力46万吨/日;餐厨垃圾处理力争到“十三五”末形成4万吨/日的处理能力。
 
“十三五”期间,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总投资约1924亿元。其中,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投资1360亿元,收转运体系建设投资227亿元,餐厨垃圾专项工程投资136亿元,存量整治工程投资77亿元,垃圾分类示范工程投资86亿元,监管体系建设投资38亿元。
 
目前,我国垃圾焚烧处理二恶英排放值检测结果为0.0028ngTEQ/m3,低于欧盟0.1ngTEQ/m3的排放标准,垃圾焚烧处理技术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针对中国居民垃圾分类工作多年难以实现有效推进的情况,桑德正在开发生活垃圾干湿分离、干式厌氧及洁净气化组合技术,并取得了重大进展。利用这项技术,可以得到热值更高的干垃圾和有机质含量更高的湿垃圾,为垃圾分类处置创造良好条件。
 
此外,在环保产业+互联网方面,中国环保企业走在了世界前列,利用环卫云平台使传统低端的环卫产业变得“高大上”,作业效率更高,管理更精准,跨界、共享的互联网思维得到充分应用。
地级及以上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中控源截污涉及的设施建设投资约1700亿元
 
《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均控制在10%以内,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总体得到消除。“十三五”期间,需要整治的城市黑臭水体有1992个,总长度5904公里,地级及以上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中控源截污涉及的设施建设投资约1700亿元。
 
黑臭水体治理技术主要包括控源截污技术、内源治理技术、生态修复技术等,相信在政策驱动、监管驱动、市场驱动的作用下,黑臭水体治理技术也将达到世界级水准。

土壤修复市场投资规模将超过5.7万亿元
 
根据环境保护部运用国际通行模型所作的预测,我国土壤修复市场带动的投资规模将超过5.7万亿元。随着“土十条”的出台和推进,“十三五”期间,土壤修复市场发展将迎来拐点并持续加速。
 
土壤修复技术体系在国际市场已基本形成,虽然我们可以通过引进、吸收、消化、创新的方式发展土壤修复技术,但由于国内的土壤类型、条件、场地污染的特殊性,亟须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修复技术与设备。
 
目前,我国土壤修复技术正逐步实现突破,处理石油类土壤污染的原位地质综合修复技术、原位蒸汽加热-SVE耦合处理技术等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随着土壤修复市场需求的释放,将会有更多的资本、人才投入到这一领域,土壤修复技术有望实现突破并达到世界级水平。

海绵城市建设总投入将在1.2~1.9万亿元
 
按照《2016年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申报指南》中2020年完成20%城市建成区的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来推算,“十三五”期间,海绵城市建设总投入将在1.2~1.9万亿元。
 
已出台的《室外排水设计规范》《城镇雨水调蓄工程技术规范》和《城镇内涝防治技术规范》等三部国家标准,在国际排水技术领域处于领先地位。随着大规模黑臭水体治理的展开,预计将有更多项技术标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十三五”期间,生态环境保护机遇与挑战并存,既是负重前行、大有作为的关键期,也是实现质量改善的攻坚期、窗口期,环保企业要充分利用新机遇新条件,妥善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不断提高自身实力,相信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的本土环保企业成长为世界级环保企业。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付款方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服务条款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最新发布 | 最新供应 | 最新公司 | 回收信息 | 粤ICP备14082258号-1

©2007-2018 广州迅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