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起,关于鞍钢冷轧钢板(莆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莆田鞍钢)复产的消息开始不胫而走,引起多方关注。但是莆田鞍钢究竟能否除尘涤垢卷土重来,复产之路能否开启呢,接下来笔者将做以下解读。
前情回顾:
莆田鞍钢于2010年2月5日在福建省莆田市登记成立,公司产品主要以冷轧和镀锌为主,冷轧线及镀锌线分别于2013年11月及12月正式投产,2015年9月25日宣布全面停产。停产原因主要在于钢材产品市场行情的持续走低,造成公司产品销售价格与生产成本倒挂,生产经营处于一直严重亏损状态,因此鞍钢总部决定暂时关停。
历史背景:
莆田鞍钢的关停在2015年并不是个例,而是整个钢材市场的缩影。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12月,钢厂开工率仅为76%,盈利者更是寥寥无几。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整个经济市场的不景气,众所周知,自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出现了极大地的震荡,导致中国经济发展脚步放缓,房地产、汽车行业、造船业等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困境,对钢材需求锐减,因此许多钢铁企业都陷入了产能过剩的危机中。不能扬帆度过的钢企都不得已熄火停工,这其中无论是河北地区的骨干民营钢企唐山松汀钢铁还是昔日第二大民营钢企海鑫钢铁,无意给市场重重一击。
复产诱因:
自15年12月中旬以来,国内市场钢材价格开始步入回升通道,特别在16年3月和4月,钢材价格回升速度明显加快,2016年4月,已有超过80%的钢厂实现盈利。无论是政策影响还是人为炒作,16的钢价在跌宕起伏中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因此在全面停产5个月之后的唐山松汀钢铁重新燃起了生产高炉;而由建龙集团接盘的海鑫钢铁,也选择在16年4月底正式复产,并在7月份完成销售收入2.9亿元,实现盈利2062万元;此外一些大小钢厂络绎不绝地加入了复产的行列,且都取得了丰厚的利润回报。不难想象,在一片行情大好的形势下,莆田鞍钢的复出之心当然蠢蠢欲动。
而去年10月中旬鞍钢领导姚林一行莅临福建凯景参观,对福建钢材市场形势进行调研并听取相关意见,足以见证鞍钢总部复产决心,然复产兹事体大,仍需反复斟酌,需考量的因素非常多。
笔者通过分析大致归纳了以下影响莆田鞍钢复产的因素:
去产能政策:
中国政府在2016年推出了史上规模最大的去产能计划,提出5年内淘汰1亿-1.5亿吨粗钢产能的目标,这是摆在中国钢铁行业面前的一座大山。环保、能源、质量、安全、技术这五个标准是去产能的衡量准则,我们有理由相信莆田鞍钢肯定能符合这五项标准,但是这无疑会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势必增加其生产成本,令其竞争优势进一步缩减。
福建市场现况:
在莆田鞍钢退市的1年多时间里,恰逢中国钢材市场价格飞涨,市场行情一片大好,各大钢厂均积极开拓市场,以期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福建市场方面,福建凯景、柳钢、日照等钢厂纷纷发力,积极抢占莆田鞍钢退市释放出来的市场份额。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内,几乎已经占据了整个福建冷轧和镀锌市场,牢牢的把握住了机遇,占据了绝大部分的客源。
显然莆田鞍钢已经在市场占有率、市场知名度、产品定价等方面失去了优势。市场规律使然,想要重新开拓市场,重振市场对其的信心,价格战必不可少。而此前莆田鞍钢暂时停产的缘由就是因为价格与生存成本倒挂导致亏损,那新的价格战,其是否有做好承压的准备呢?
复产成本:
为了规避风险,银行早在2014年便开始严控钢铁企业的贷款规模,许多钢企面临不予增量、续贷困难、涨息和抽贷等问题。加之今年年初央行的变相加息,注定今年资金成本偏高,尤其是停产后准备复产的企业,在信誉方面已经很难通过银行借贷获得资金。尽管莆田鞍钢背后会有鞍钢集团及莆田市政府的支持,但是其资金成本必然高企,而这会严重影响其成本及定价,价格竞争方面处于不利状态。
莆田鞍钢的冷轧产线设计产能为70万吨/年,如果按照生产15天的原料备货,另加人员招聘、培训、烘炉等费用,以及重回市场的推广期成本,那么复产所需成本将以亿元计。
全国布局:
目前鞍钢集团只在鞍山本部和天津设有冷轧产线,包括热轧产线等均位于我国北方及西南地区,南方地区一片空白。而反观宝钢集团布局,不仅仅在我国北方设有冷热轧线,宝钢湛江工厂也于2016年9月全面建成投运,加上遍布全国的众多钢材服务加工中心,宝钢的全国布局极为完善,这无疑使宝钢的竞争力大增。
因此为完善国内布局,加之福建优越的地理位置,重启莆田鞍钢似乎势在必行。
2017年行情预估:
对于2017年的钢价行情,小编是喜忧参半的。喜的是国家供给侧改革去产能决心较大,对于钢价的坚挺是一有利支撑,忧的是,今年的需求端没亮点,上半年在汽车、房地产以及基建方面还可能在去年的消费上有一个边际顺延效果,下半年的行情小编认为波动会比较大,今年复产难度系数不言而喻。
总结:
莆田鞍钢复产与否,很大因素将取决于鞍钢集团全国布局的决心及2017年的钢材市场行情,具体结论如何,我们不得而知。但小编认为复产道路坎坷不平,想要重新架起这架马车,必须得有够硬的功夫及远行的决心,才能让马车上的乘客放心,才能行的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