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建一批垃圾处理基础设施,建立垃圾分类收运处置体系,增加垃圾分类收集示范小区,推广智能化回收模式……为了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今年我市将多措并举配建环卫基础设施,逐步推进垃圾分类收运和处置,实现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因地制宜推行垃圾分类
目前,全市上下正在开展城市管理全面提升行动,在环境综合整治的基础上,如何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推行垃圾分类收运处置,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此,今年我市将推行垃圾分类收运作为城市管理全面提升行动的一项重要举措,按照“试点先行、分类推进、分流减量”的要求,逐步扩大垃圾分类试点,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形成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制度。预计到2020年底,全市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工作机制,中心城区垃圾分类覆盖率达30%,开发区垃圾分类覆盖率达40%,三县一市垃圾分类覆盖率达20%以上。
配建环卫基础设施建设
实现垃圾分类收运,完善的垃圾处理基础设施是基础。为此,我市将加快新建两座垃圾焚烧发电厂,分别是民营工业园日处理能力为1800吨的垃圾焚烧发电厂和循环经济环卫产业示范基地日处理能力为3000吨的垃圾焚烧发电厂,同步将配建污水处理、污泥处理以及焚烧残渣等配套项目的建设。
同时,新建改造多座垃圾转运站,增大垃圾转运的能力。包括在小店区北格镇辛村和迎泽区郝庄镇外麻地沟新建容积为2000吨和1500吨的两座大型压缩转运站,并对现有的南堰和丈子头两座转运站进行升级改造。同步将对现有的中小型垃圾转运站实施改造。
此外,规划、建设新型医疗废物焚烧处理设施,并规划、筹建粪便及化粪池污泥处理设施。推进大件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解决废旧家电、家具等大件垃圾的处理问题。按照“村庄收集、街乡组织、区县转运、市县处理”和“每乡一站”的发展规划,建设10座乡村中转站,改造小型收集站,提升转运能力。
开展有机垃圾中转减量试点
废弃菜叶、水果等,其实都是有机垃圾,可以就近收集并集中处理成肥料等,资源化利用,也从源头减少垃圾产量。对此,今年各城区将结合中转站的建设,建立有机垃圾压缩减量试点项目,集中处理各类有机垃圾,实现就地资源化处置和运输减量。
同时,我市将继续完善废旧物品回收市场机制,鼓励废品公司“进社区、进楼院”,扩大回收范围和回收量。而且,建立物业小区废旧物品回收体系,扩大回收物种类,提高回收效率,促进垃圾减量和综合利用。
另外,进一步规范废旧衣物、书报的回收,鼓励社会力量设置智能回收箱、废旧衣物、废旧书报回收箱,多途径开展专业化收集。对于废旧电池的回收,将在现有1400个回收点的基础上,继续增设回收箱,加大上门收集力度,并做好固化储存。
推广智能回收模式
我市将继续积极开展垃圾分类示范单位、示范小区的创建,推进垃圾分类进机关、进学校、进公共场所、进小区。所有文明单位和具备条件的机关事业单位全面实施垃圾分类。而且,我市将选定车站、机场、农贸市场、商场超市、酒店宾馆等窗口单位和物业管理好的小区开展垃圾分类。各区也将确定垃圾分类试点区域,推广小店区智能回收模式,针对不同区域,实施“N+1”(N个普通垃圾桶+1批“可回收利用”垃圾桶)新型回收模式。
我市还将启动《太原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立法工作,使垃圾分类处置纳入法治化管理。而且,要将垃圾分类纳入物业服务评优内容,督促物业服务企业开展好垃圾分类投放和宣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