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用美国铝业董事长兼执行长克莱因菲尔德的一个说法,那就是全球铝市有一段时间存在两个“平行宇宙”。
这就是中国和中国以外的市场。
两者之间的分界线是中国15%的出口税,这实际上是在阻止已然是全球最大铝生产国的中国出口原铝。
克莱因菲尔德的“平行宇宙论”总有那么一丝主观臆测的成分,它忽视了铝半成品流出中国的情况。但从商品级铝实货和纸货交易的角度来看,至少在几年前,这样的类比勉强还能成立。
自那之后,美铝被拆分成两个独立的上市公司,但全球铝市那两个部分之间的关系变得愈发紧密。
铝“半成品”实货出口稳步增加,2015年和2016年中国每年都出口了逾400万吨铝半成品。
同样重要的是,伦敦和上海两个主要交易所开始进行连接,东方这个宇宙对西方宇宙的影响越来越大。
伦敦金属交易所(LME)和上海期货交易所(ShFE)间的套利交易,在部分金属市场确立已久,例如铜的套利。
但铝的套利则较新,始于2015年底。
当时沪铝合约的使用经历了一次阶跃变化,市场未平仓合约及交易量激增。
当时的情况看起来,就和过去几年数度搅乱其他中国大宗商品交易所的大量交易类似。
在爆发大量沽空导致价格崩跌下,生产商猛烈抨击了“非理性的”投机交易。
或许正是如此。
但沪市新兴起的铝交易方式此后就此存在。去年交易数量几乎倍增,市场未平仓数是2015年第四季前的几倍。
这进而使沪市与LME间产生更大的联系。
据LME的Insight分析师团队称,最明显的表现是,在上海和伦敦都交易的日子,成交量会比较大。
到2015年第四季,LME“亚洲时段”交易量占每日总成交量的9%,高于第三季占比5%。去年这一占比相当稳定,平均保持在8%。
另外,据LME显示,LME和沪市的套利自2015年第四季以来波动更为厉害,LME价格在亚洲时段也变得更加震荡,尤其是在沪市成交量较高的时候。
成交量上升的确切原因还不明朗。
很有可能是流出中国的铝半制成品增加,导致两个市场间的套利空间加大。
但正如LME的Insight分析师所说的,“盘中成交量真正增加,表明二者的关系不仅仅是交易商对实货获利进行套利。”
“电子交易员越来越多地交易铝半制成品,或至少允许一个市场的走势去影响另一个市场的交投。”
换句话说,流动性增加吸引来更多流动资金。这一规律对所有交易所都适用,但可能在中国尤其明显,因为在这里,投机客会成群结队地出动寻找机遇。
在交易关联度提高的同时,LME库存也从美国和欧洲向亚洲转移。
截止1月底,超过60%的LME“有效”库存放在亚洲的仓库中。所谓有效库存指那些不在已注销仓单中的库存。
该比例为2007年以来最高;不过LME库存在2008-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前要比现在低得多,导致历史数据比较不太准确。
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反映出,半加工铝制品正稳定流出中国。如果它正取代世界其他地区的原铝供应,那么中国周边地区受到的冲击最严重,就是很自然的事。
但造成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部分还在于LME自身的政策,即着力解决欧洲(弗利辛恩)和美国(底特律)部分仓库提货排队过长的问题。
近期LME期货合约的时间价差收窄,刺激了实货交割至该交易所的仓储网络。由于其他地区的一些受排队问题影响的仓库运营商不愿接收更多金属入库,所以默认的交割地点已经从西方转移到东方。
随着中国交易所的交易对西方定价的影响越来越大,就潜在库存的实货流动性而言,LME期铝合约正转向中国。
在某些方面,期铝仍在追赶其他基本金属。
根据LME的数据,去年,LME期铜的“亚洲时段”交易占到总体日成交量的16%,期镍的亚洲盘交易占比更高,为17%。
尤其是铜一直受到上海期交所交易激增的周期性冲击,迫使LME交易商对中国资金流动起来的力量保持警醒。
随着两个“平行宇宙”相互碰撞,铝似乎将走上相同的道路。
去年11月,LME期铝合约的亚洲盘交易占比猛增至逾14%,对上海期市的活跃交易做出反应。
据LME的Insight团队,“伦敦早盘铝价平均波幅已扩大逾一倍”触及1.2%的高位。
对于越来越习惯于铝波动性相对较低的全球其它地区而言,问题在于,这一切都是因为另一头的中国铝市场越来越难以预测。
中国的铝产量占到全球总产量的一半还多,未来的产出趋势有可能越来越受到政府政策的制约。
一份政策文件草案显示,中国政府治霾将有大动作,计划在冬季取暖季节使五大地区28个城市的钢铁、化肥产能至少降低一半,铝产能至少降低30%。
目前这还是一份提案,是否会落实到冶炼厂减产还将拭目以待。
但如果的确落实到位,沪铝价格肯定会有反应,进而会影响到伦敦铝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