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日前出台,按照稳粮增收、生态环保、三产融合、转型升级原则,到2020年,山东农业生态环境将持续改善,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农民生活达到全面小康水平。全省半数以上的县(市、区)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创新、科技驱动
据了解,山东将稳定冬小麦面积,扩大专用小麦面积,开展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全省粮食产能达到1000亿斤以上。在沿黄地区大力推广玉米与大豆轮作,在山区丘陵地区推广玉米与杂粮作物轮作,在适宜地区探索开展耕地休耕试点。推广新型大棚、无土栽培、基质栽培和集约化育苗技术。到2020年,全省蔬菜播种面积稳定在3200万亩左右,其中设施蔬菜面积力争扩大到1500万亩左右。到2020年,全省水果面积达到1200万亩,干果面积达到1000万亩。大力发展油用牡丹、木本粮油,积极发展林下经济,推进农林复合经营。
加快“海上粮仓”建设,推进稻田综合种养和低洼盐碱地养殖。大力发展水产健康养殖,从岸基、滩涂、浅海向深海、远海拓展海水养殖,重视海洋藻类和耐盐碱蔬菜栽培,大力推广藻、贝(鱼)、参(鲍)生态立体养殖模式,鼓励发展不投饵、不用药的全生态链养殖。到2020年,力争全省水产品总产量达到1000万吨,全省人均水产品占有量达到100公斤,海参、海带全产业链年产值均过千亿元。
创新发展、科技支撑则成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山东将加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建设,完善首席专家、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和新型经营主体的联动机制,探索建立“创新团队+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新型农业科技服务模式。到2020年,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5%以上,全面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建设种业强省,确保主要农作物、畜禽良种覆盖率98%以上,水产良种覆盖率55%以上。培育壮大种业企业,重点培育85家在国内外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鼓励企业兼并重组,优化资源配置,加快做大做强。
发展山东“智慧农业(000816,股吧)”,推进智慧农业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海上山东”等创新平台建设,重点围绕设施果蔬、畜禽、渔业等高附加值优势产业,规模化推广应用集农业生产现场感知、传输、控制、作业为一体的智能精准农业生产系统,建设农业物联网、农业监测预警云平台,实现生产全过程可监可控、风险预警和决策辅助,打造智慧农业技术应用示范样板。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也成为重点。据了解,山东将建设一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先导区和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推动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与龙头企业、配套服务组织集群集聚。以产权为依托,推进土地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保底+分红”等形式增加农民收入。
在优势产区建设一批国家级、区域级产地批发市场和田头市场,完善农产品(000061,股吧)市场流通体系。
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山东将着手开展分类培训,精准培育,打造符合农业现代化要求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探索建立职业农民认定、继续教育、考核选拔和退出机制,加强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落实情况的跟踪分析和督导评价。
发展混合所有制龙头企业,支持龙头企业兼并重组,鼓励企业上市挂牌融资,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和生产组织模式。推进龙头企业集群集聚发展,鼓励各地发展农产品加工园区。提升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经营能力,开展家庭农场示范场创建,到2020年,每个涉农县(市、区)重点培育省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10-20家。鼓励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与联合。
引导农民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土地经营权,提高承包土地经营规模化程度。鼓励农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合作社、龙头企业,支持合作社和社会化服务组织托管农民土地,形成土地入股、土地托管等多种规模经营模式。到2020年,全省农村土地经营规模化率达到5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