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发展循环经济再加码。根据日前出台的山东循环经济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山东万元GDP能耗将比2015年降低17%,能源产出率比2015年提高15%,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88%,主要品种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达到75%,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46。
构建共生耦合循环型工业体系
作为工业大省,推进工业经济循环发展正成为山东工业加速的助推器。
据了解,山东将重点推进企业循环式生产、园区循环化改造、产业循环式组合,到2020年,循环型产业体系和循环型社会体系基本形成,绿色消费模式基本普及,循环经济总体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钢铁、有色、建材、电力、石油加工、化工、造纸、纺织、煤炭、装备制造、新能源、新医药等重点行业,将以原材料减量化、能源梯级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废弃物资源化处理为重点,形成源头减量、过程清洁、末端循环的生产方式。并鼓励企业围绕副产品和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打造“第二生产线”。
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山东将构建跨地区、跨行业的共生耦合循环型工业体系,重点构建光机电一体化、石化盐化一体化、冶金铸造一体化、煤“焦”化工一体化、农工贸一体化等循环利用产业体系和循环园区。建设一批绿色工厂、绿色循环农业、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
家庭、社区再生资源和能源的微循环系统将在“十三五”期间得到推进。并推动太阳能集热取暖、屋顶光伏及小型地面光伏电站建设。倡导农村利用自然优势,建设小型湿地,推行生活污水集中生态处理。
济南、青岛、临沂、潍坊、烟台、威海、菏泽等地还将试点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城市。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建设覆盖城乡、互联互通、运转顺畅的基层回收站点、集散市场和分拣加工中心“三位一体”的回收体系。并推动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塑料、废橡胶、废造纸原料、报废机动车和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等重点再生资源的规模化循环利用。
对于备受诟病的建筑垃圾,将推广淄博、潍坊等市工厂化处理建筑废弃物的做法,支持利用建筑废弃物生产建筑骨料、低标号商品混凝土、墙体材料、铺装材料以及其他新型建筑材料,促进建筑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提高利用率。推动开展厂房、库房、设备、运输工具等基础设施和生产资料的共享,探索建立原材料区域集约配送中心。
循环模式全覆盖
据了解,山东将在传统工业三废治理、农林废弃物及再生资源利用等领域,培育一批废水资源化减排、农业秸秆多联产、废旧衣物纤维化利用等增值循环模式。在区域城乡复合、生产生活系统融合、废弃物协同处理等方面,培育一批工业余热暖民、工业炉窑协同处理城市废弃物等循环模式。在生态设计、原材料区域集约配送等领域,培育一批减量化新型循环模式。在生产者责任延伸、废旧消费品回收处理等方面,培育一批资源回收再利用循环模式。
到2020年,省级以上园区全部实施循环化改造,70%以上通过循环化改造验收。建设20个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高附加值利用示范基地或工程。
在造纸、食品加工、制革、纺织、有色金属、氮肥、农药、焦化、电镀、化学原料药制造、染料颜料制造等11个水污染防治重点行业推广采用先进适用清洁生产技术,从源头减少废水、化学需氧量(COD)、氨氮、含铬污泥(含水量80%-90%)等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
以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农业机械、矿采机械、工业机电设备、办公信息设备再制造为重点,打造6个产业集聚效应明显的再制造基地,再制造产值达到100亿元。
据经济导报记者了解,山东将率先在电器电子产品、汽车、铅蓄电池、饮料纸基复合包装等领域实施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电器电子生产商通过与销售商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建立逆向回收体系。铅蓄电池生产者建立自主或联合回收模式,纸塑包装生产企业、灌装企业和再生资源回收及循环利用企业则组成回收联盟。汽车产品生产者利用自身售后服务网络与资质拆解企业、再制造企业合作建立回收利用体系。
针对融资问题,山东支持采用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和BOT(建设-经营-转让)等方式发展循环经济项目。据了解,山东还将探索开展排污权、碳排放权、节能量(用能量)、水权等环境权益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