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收网

行业资讯

下载手机APP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环卫新闻 » 正文

清运不及时、垃圾随意烧,农村垃圾池变成污染源怎么办?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3-29  浏览次数:44
核心提示:3月13日中午,中江县黄鹿镇五龙村村道两边,大片的油菜花很是养眼。不过,70岁的村民兰家秀(音)却连自家大门都不愿打开,“太臭

3月13日中午,中江县黄鹿镇五龙村村道两边,大片的油菜花很是养眼。不过,70岁的村民兰家秀(音)却连自家大门都不愿打开,“太臭了,风一吹臭味就飘过来。”兰家秀所说的,是马路对面的一个垃圾池,里面堆满了生活垃圾。由于垃圾太多,周边的空地也散落了不少。

建垃圾池本是各地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对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的一项民生举措,但近日记者在多地采访发现,不同地方建好垃圾池后,实际运行效果却大不相同。这是为什么?

垃圾清运不及时症结在哪里?

早在去年12月,就有黄鹿镇的网友发帖反映当地垃圾池中的垃圾经常遭人焚烧,烟火一两天不灭,污染严重,令周边住户苦不堪言。

近日,记者到黄鹿镇时也亲眼目睹。黄鹿镇五龙村和宝塘村的两个垃圾池中,成堆的垃圾燃着明火,冒着黑烟,周边百米内都能闻到刺鼻的臭味。除了这两处,记者实地探访周边4个村,几乎所有的垃圾池都有明显的焚烧痕迹。

焚烧带来的浓烟和恶臭,只是垃圾池给当地村民带来的诸多烦恼之一。事实上从2010年黄鹿镇各村开始建垃圾池起,就一直争议不断。

当地村民说,有了垃圾池,反而多了个污染源,谁都不愿垃圾池修在自家附近,因此选址问题造成村民之间偶有矛盾。兰家秀家门口的垃圾池,让周边的十多户村民反应强烈,“我们跟村上反映过很多次了,凭什么他们的垃圾都要往我们这里堆。”据村委会主任肖龙全说,村里本来建了5个垃圾池,其中一个就是因为周边住户反对,就敲掉了。

记者调查发现,无论是焚烧污染还是选址矛盾,其实都跟垃圾池清运频率太低有直接关系。

在宝塘村,垃圾池焚烧的情况就要少一些,因为清运比较快,隔几天就会来拉一趟。但较为偏远的五龙村和梨三村,垃圾清运的频率要低很多。兰家秀说,她家门口的垃圾池大约一两个月才会来清运一次。而梨三村村主任王辉庭告诉记者,村里的垃圾池一般每季度清运一次。

各村垃圾池清运频率为何情况不一?

据黄鹿镇党委组织委员舒旭介绍,农村垃圾池由各村各自负责,各村的财力情况,成为垃圾池清运是否正常的关键因素。记者调查也发现,黄鹿镇各村的生活垃圾清运投入资金差别巨大。例如宝塘村每个月垃圾清运费是800元,一年近万元;梨三村每年投入是4800元;五龙村还要更低。

资金有缺口,村民们能否自筹一部分?记者先后询问了黄鹿镇30多位村民,没有一人愿意出钱,“以前我都是自己把垃圾烧了,现在村上不准烧了,还要我们再出钱?”一位村民的话很有代表性。

舒旭说,黄鹿镇面临的生活垃圾处置压力很大,镇上没有垃圾处理场,场镇上的垃圾都要运到外面去处理,每年投入的资金有10多万,镇里实在没有余力顾及农村生活垃圾。

因为资金匮乏,导致清运力度不够,进而引发垃圾成堆、焚烧污染等一系列问题。这个问题如何破解?

农村垃圾池运营难不是个案

但并非无解

今年的省两会上,民革四川省委的提案《关于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几点建议》中,对省内8个村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情况进行了调查梳理,也发现类似情况。

实现垃圾处理常态化,四川也有优秀的破解样本,例如眉山市丹棱县龙鹄村。

2009年以前,龙鹄村同样面临着垃圾围村的困境。当年,村里也开始尝试修建垃圾池,并专门请了两名保洁员负责全村的垃圾处理。但运行没多久,就遇到了现在黄鹿镇各村同样的问题,“由于经费有限,保洁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垃圾池清运不及时,附近的村民都很反感,垃圾池修到哪里,哪里的人就要赶我们走。”龙鹄村支部书记罗朝运告诉记者。

2011年,龙鹄村决定将垃圾清理工作承包出去,用市场的方式来解决。但处理垃圾的资金缺口怎么办?龙鹄村推出了“1元钱模式”。乡镇和村两委引导村民以“谁受益,谁负担”原则,自愿确定交纳垃圾收集费。每个村民每月交纳1元钱,不足部分和低保户等困难群众的费用由村集体收入代缴。经济条件确实较差的村,不足部分由县财政补助解决。很快,龙鹄村的“1元钱模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并迅速得到推广,目前丹棱全县71个村已全部实现垃圾“绿色”处理常态化。

记者在黄鹿镇采访时,发现村民们几乎都不愿意出钱处理垃圾。那么,龙鹄村是怎么说服村民自掏腰包的呢?“最重要的还是宣传解释到位,我们专门召开了全体村民大会,向村民们详细解释治理办法。”罗朝运说,当时大部分村民都认可了这种方式,然后村里又通过实际行动,让村民们看到新模式的确能有效处理垃圾,改善生活环境,大家自然就接受了。

除了让村民看到效果,资金的透明使用也很重要,垃圾清运承包采用公开招投标模式,所有村民都可以参与竞标,资金使用、承包利润都是公开透明的。“目前龙鹄村共建了56个垃圾池,每月从村民处收取1500元左右费用,再加上县镇两级的部分补贴,完全可以实现正常运转。”罗朝运说。

此外,在龙鹄村的模式得到推广后,丹棱县也建立起一套农村垃圾运转体系,投入专门运力,对各村垃圾池收集的垃圾进行统一清运。政府牵头引导、村集体组织实施、村民自筹参与,“三步走”让丹棱县的农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

记者调查发现,丹棱的成功并非孤例。就在紧邻黄鹿镇的罗江县,也通过实践得出一套能有效处理农村生活垃圾的“罗江模式”,被简短总结为“户定点、组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经过这一流程,农村生活垃圾减量率可达80%。而在“罗江模式”中,处理垃圾的资金来源跟丹棱一样,每位村民每月交纳1元钱,积少则成多。

建立有效运转体系

是治理农村垃圾的关键

牵头组织调研并形成《关于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几点建议》提案的专家胡灵之认为,一套各方参与、环环相扣的农村生活垃圾运转体系是农村生活垃圾能否得到有效治理的关键。

首先,县、镇政府部门要对辖区内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有一个统一规划,提供资金,修建配置必要的设施设备。有收运条件的农村地区,由城管部门牵头将其并入城镇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对于经济相对落后、暂无收运条件的偏远农村地区,可采取分区规划,以就近几个县、镇(乡)为单元的“回收处理+填埋”的处理模式,就地消纳。其次,村两委要加强对农村居民环保意识的宣传引导,完善激励机制。对于末端的垃圾集中清运,要出台鼓励政策,引入市场机制,吸收社会资金参与农村生活垃圾处理。

对于资金问题,胡灵之认为除了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除了一定的政府补贴外,还应按照“谁污染、谁治理、谁付费”的原则,实行环卫设施有偿服务,弥补财政投入的不足。

“垃圾池等环卫设施可以由政府来建,但具体管理运行还需要村民自己发挥主体作用。”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办公室副主任何国林也认为,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全部靠政府来兜底并不现实。黄鹿镇所在的德阳市公共财力在全省算比较好的地区,“德阳有缺口,其它公共财力差的地区缺口就更大,但仍然有很多地方做得很好。政府公共支出可补贴,但不能兜底。”

何国林说,资金问题解决,关键还是要让村民们转变思路,积极参与进来,“一个村按1000人算,每人每月出1元钱,绝大部分村民完全负担得起,每年就是1.2万,再加上政府补贴的几千元,完全可以实现垃圾池正常运转。”

何国林认为,面对农村垃圾池运行中出现的问题,首先镇乡两级、特别是村两委组织应该充分履行职责,多做宣传引导,将群众组织起来,自筹一部分资金。同时村民们也应发挥主体作用,对垃圾池的管理和清运情况进行监督,“环境是大家的,应该共同来爱护。”

【短评】

净化家园需要“大合唱”

“垃圾围村”的现象并非第一次见诸媒体。为了化解这一问题,近年来我省投入大量资金优化硬件设施,然而,黄鹿镇的情况告诉我们,只靠政府唱“独角戏”,难以长久维护环境的整洁秀美。

《四川省城乡生活垃圾处理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要坚持政府主导,群众参与”。在目前各地政府财力无法兜底的情况下,垃圾处理“谁受益,谁担责”应成为一个重要的原则。践行这一原则,一方面,乡、村两级,特别是村两委组织应多做舆论宣传引导,以各种接地气的宣传方式,让村民认识到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另一方面,通过村民议事制度,制定村规民约等举措,推动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还可以村、组为单位开展清洁家园评比奖励活动,对清运垃圾、维护环境成绩突出的村组给予奖励,动员广大村民积极参与到垃圾处理和净化家园中来,让农村垃圾处理从“独角戏”变为“大合唱”。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付款方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服务条款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最新发布 | 最新供应 | 最新公司 | 回收信息 | 粤ICP备14082258号-1

©2007-2018 广州迅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