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句话告诫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慢慢来,一步一个脚印。现在,许多城市在推进垃圾分类处理方面,初衷挺好,但存在操之过急,结果事与愿违。推广垃圾分类路漫漫,循序渐进才是王道。
为了让扔垃圾更简单,今年北京市开始试行“大小桶”干湿分离模式,小桶专收厨余垃圾,大桶专收其他类垃圾。用北京市城管委固体废物管理处负责人的话说,在垃圾分类初期,应降低对居民分类意识和分类知识的要求,采取最直观、最简便有效的分类方法,尽量减少居民在识别垃圾类别上的困惑。
这种先从前期垃圾投放入手,循序渐进向精细、高效的垃圾处理目标迈进的做法,有其现实意义。众所周知,为了破解“垃圾围城”难题,各地积极推广垃圾分类,然而,尽管倡导多年,但效果普遍不尽如人意。其中,居民垃圾分类意识不强、相关知识掌握不多是很重要的原因。
垃圾处置涉及投放、收集、运输、处理四个环节。有业内人士建议,当前情况下,从终端处理环节做起,先把处理方法设定好,再去倒逼前端家庭、社区的分类环节,不失为一项可行之策。目前,受种种因素影响,以填埋、焚烧为主的垃圾处理方式短时间内难以彻底改变,那么,前端的垃圾分类投放就未必要一步到位按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等进行精细分类,只要先进行干湿分离,即可提高焚烧处置效率。随着各项条件和技术的逐步成熟,再逐渐对垃圾进行集中机械化分类和资源化处理。
有句话说得好,“欲速则不达”。现在,许多城市在推进垃圾分类处理方面,初衷挺好,相关举措也不乏可资圈点之处,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其管理者往往未顾及当地实际情况,目标过高,操之过急,结果反倒是走了弯路,甚至只能在原地踏步。像北京市这样,因地制宜一步一步地来,扎扎实实做好眼前工作,只要坚持不懈持续推进,垃圾分类工作一定会不断向好,一点一点接近预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