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村民朋友们自去年六月以来,积极参与‘净塑环保,垃圾不落地’工程。在大家的努力下,我们的村庄干净整洁。为进一步改善生活环境,提高垃圾回收率,村委会将在现有垃圾分类的基础上,启动垃圾细分类工作。”这是中国城市报记者在北京市昌平区兴寿镇辛庄村采访时收到的一份垃圾细分类宣讲通知。
全国两会结束后,上海、广州、北京等地陆续推出最新的垃圾分类政策。而这些政策被媒体冠以“强制”的字眼。
“垃圾处理的核心就是分类投放、分类运输、分类搜集、分类处理,真正形成一条产业链。同时,该产业链必须是有效果的,能够得到公众的验证反馈。”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史博士毛达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说。
垃圾分类几家欢喜几家忧
毛达致力于推动垃圾分类工作10年,同时也是北京零废弃联盟的发起人。他也毫不避讳对我国垃圾分类制度的期许:“垃圾分类操作并不难,关键在于相关政府部门改变原有的固化的思维方式。北京辛庄村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
“我们村是垃圾分类模范村,还有北京市领导来参观考察。”这是记者在辛庄村采访时听到的第一句话。村民介绍,辛庄村以前垃圾随意堆放,每逢气温回升时节,蚊虫苍蝇就开始肆虐。
记者走过辛庄村大大小小的街道发现,住户门前没有垃圾桶,地面没有明显的垃圾废弃物。村民说,因为村委会不让垃圾落地,给每家每户发两个桶,一个桶装湿垃圾,一个桶装干垃圾。每天早上七点至八点和下午六点到八点,村里派人来收运。
村民表示,村里的垃圾被运到专门的场地,并由专人进行进一步分类。如果垃圾分类复杂的话,大家也不太配合。
我国有关垃圾分类的基本标准分四类,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和其他垃圾。而日本横滨市的垃圾分类多达518条款项,例如口红属于可燃物,但是用完后的口红管属于小金属物。仅有一只袜子属于可燃物,如果是两只,而且“没有穿破,左右脚也搭配”,那就可以升级为旧衣料。
毛达表示,我国幅员辽阔,如果将垃圾分类的标准划分过细,对当地政府垃圾分类的政策落地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地方可以在四分类的标准上有自己更高的标准。
毛达指出,日本有的地方垃圾分类很细,但有的地方就比较笼统,其实是将灵活性给予地方政府。
垃圾分类的“罗生门”
在北京某一生活垃圾分类达标小区,记者看到,几乎每栋楼前都摆着三个桶,其中有两个桶标注“其他垃圾”,剩余一个桶标注“餐厨垃圾”。另外,在紧靠垃圾桶的位置设立了指示牌,上面详细地介绍可回收垃圾、其他垃圾和厨余垃圾的相关分类。
记者在现场看到,该小区物业人员在桶里分选塑料瓶以及纸箱之类的可回收物品。物业人员向记者说:“桶虽然都摆着,可是大家都没怎么分。”记者注意到,装餐厨垃圾的桶盖没有打开。他说,大家没有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厨余垃圾的桶好长时间基本是空的,索性就不用厨余垃圾的桶了。
在记者与物业人员交谈的过程中,有三个人向桶投放垃圾,但都没有进行干湿分类。他向记者透露,桶刚摆出来的时候,大家都遵守规则将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分开投放,但坚持不到两个月,大家又开始不分类投放了。
毛达认为,实现垃圾分类运输是小区居民遵守规定的决定性因素。过去5年,北京分类运输是有改善的,但信息沟通不畅。政府相关部门应多做公众沟通的宣传教育,告知居民垃圾分类运输的相关流程,以得到民众的支持。
令人欣慰的是,北京市城管委近期就毛达等人提出的“建立城市垃圾强制分类制度”,给予了积极的答复。
该回复中提到,北京市进一步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基本思路是“突破难点,落实责任,建立信心,持之以恒”。将再生资源和厨余垃圾的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作为垃圾分类的重点任务,坚持“干湿分开,资源分级分类回收利用”的基本技术路线;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科技、社会动员等多种手段,构建“全行业、全领域、全过程”的垃圾分类管理体系;规范收集运输行为,杜绝混装混运现象,回应市民关切,建立信任,提振信心;深刻认识垃圾分类的社会性、复杂性、长期性和艰巨性,通过制度落实推动习惯养成,久久为功。
毛达表示:“尽管答复信整体有不少表述笼统和不尽如环保志愿者满意的地方,但单就政府的表态而言,我觉得城管委,乃至北京市政府对于推动垃圾分类这件事,已有足够的认识高度和大局观,也显示出了前所未有的诚意,值得称赞,值得期待。”
短评
办法总比困难多
垃圾分类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似乎离大家总有些距离感。
老生常谈,是因为垃圾分类在我国已经推行了21年。距离感,是因为垃圾分类在我国城市推行的进展缓慢,更因为垃圾分类没有根植于老百姓日常生活的习惯中。有人认为垃圾分类也就说说而已,笔者估计举双手赞成的人大有人在。
我国城市几乎所有街道都安装了垃圾桶,并分门别类为可回收垃圾和其他垃圾两种。然而,真正能将垃圾分类投放的人屈指可数。
于是乎,有人大声疾呼:我国人口众多,国民素质不高,导致垃圾分类制度迟迟得不到实质性进展。
日本,是亚洲乃至世界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之一。该国垃圾分类几乎达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水平。这时候,又有人跳出来说,这应该是素质的问题。如果以此来衡量国民素质,未免过于狭隘。
笔者认为关于垃圾分类的素质论和人口论可以休矣。垃圾分类是公共事业,政府部门在其中起到关键作用,而办法永远比困难多。
在笔者走访北京辛庄村,强烈感受到政府对垃圾分类工作是否上心,决定了垃圾处理的成效。一个远离城市繁华的农村,为何能在垃圾分类工作有所建树,其中缘由值得大家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