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农业正朝着现代化方向大踏步迈进,但是,我国人多耕地面积少,水资源缺乏是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现实条件。尤其是近些年,极端天气频现,譬如去年,严重的厄尔尼诺现象导致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旱情,靠天吃饭不靠谱,就只能依靠人工灌溉。
面对缺水的情况,如何发展节水农业是我国现代化农业发展要重点考虑的问题之一。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出“大规模实施节水农业,把农业节水作为方向性、战略性大事来抓,加快完善国家支持农业节水政策体系”,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上也指出,大力发展节水农业。
“大水漫灌等传统灌溉模式亟待改变”
“我国有人口13.39亿,耕地面积为20.3亿亩,每年平均肥料用量5900万吨,粮食产量6亿吨。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m3/a,其中,地表水约2万亿m3/a,地下水约0.8万亿m3/a。水资源总量占世界6%,人均水资源量为世界1/4,居世界第109位。每年用水5800亿方,其中农业用水3600亿方,占62%。也就是说,我国用9%的耕地,6%的水资源,30%的肥料,生产出占世界26%的农产品,供养20%的人口。”全国农业技术服务中心首席专家高祥照介绍道。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农业生产呈现出“肥多、地少、水缺”的状况,“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证粮食产量平稳上升,我们种了很多不该耕种的地。”高祥照对我国农业生产发展情况表示担忧,“基础条件较好的耕地所占比例小,为了提高生产效益,在农村,高强度、反季节、连续种植等情况普遍,粗放的生产方式,造成了水资源的严重浪费,这严重加速了耕地盐碱化,环境压力不断增大。”的确,过于粗放的农业生产方式,不仅会导致水资源浪费、环境污染,还造成农产品品质差、风险大、效益低等问题,直接影响了我国现代化农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更是无从谈起。
数据显示,我国常年份缺水量近400亿立方米,其中农业就占300亿立方米,每年因缺水造成的农业损失超过1500亿元。同时,农业也是用水量极大的产业,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用水大概占总用水量的70%,这一比例在西北等缺水地区甚至达到80%以上,农业结构型缺水矛盾突出。据统计,我国全部耕地中只有40%能够确保灌溉。农业缺水极大限制了我国粮食的产出,发展节水灌溉技术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粮食安全和生态保护等重大问题的关键。当前,我国各地区正在大力开展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机械化灌溉在田间管理中,尚处于十分薄弱的环节,大水漫灌等传统灌溉模式依旧普遍存在于农村农业生产中,这种情况亟待改变。
“当前正是发展节水农业的好时机”
高祥照表示,绿色发展,环境节约,是我国当前农业的发展形势,发展节水农业正是高度贴合此形势。从2008年开始,多年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都要求把节水灌溉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举措来抓,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来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更是明确提出发展节水农业的具体实施措施,其中包括“加大大中型灌排骨干工程节水改造与建设力度,同步完善田间节水设施,建设现代化灌区,大力实施区域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稳步推进牧区高效节水灌溉饲草料地建设,严格限制生态脆弱地区抽取地下水灌溉人工草场,建立健全农业节水技术产品标准体系,加快开发种类齐全系列配套,性能可靠的节水灌溉技术和产品,大力普及灌溉、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加大水肥一体化等农艺节水推广力度,全面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加快建立合理水价形成机制和节水激励机制,全国推行用水定额管理,开展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考核,实施第三次全国水资源调查评价”,“由此可见,当前正是发展我国节水农业的大好时机。”中国农科院农田灌溉研究所研究员吕谋超对未来我国节水农业的发展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