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收支转为“一顺一逆”,跨境资金流动风险总体可控
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跨境资金流动总体呈现净流出态势。按美元计价,银行结售汇逆差4659亿美元,银行涉外外汇收付款逆差2538亿美元。
清华大学经济学研究所所长刘涛雄分析,长期因素和短期因素两个层面的相互叠加导致了2015年我国跨境资金的流出态势。
从中长期因素看,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和结构调整期,企业利润下降,增长放缓,自然会导致境外资本流入减缓,境内资本流出加快。同时,随着经济发展,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和对外投资会明显加快,老百姓个人购置境外资产、海外置业、境外旅游消费、出国留学等需求都明显增强,这些都增加了资金流出的速度。
从短期因素看,去年美联储加息的靴子一直没有落定,市场上存在人民币贬值预期,加之国内股市等金融市场动荡风险加大,造成一部分投资者减持人民币资产,增持境外资产,包括一些企业提前购汇归还外币债务。同时,去年8月进行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人民币贬值的压力得到一次集中释放,也使得跨境资本流出短时间内有明显增加。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总的来讲,当前我国资本净流出是对外资产由储备资产向民间部门转移,是“藏汇于民”的具体体现。
国际收支方面,我国正在从过去的经常和资本项目“双顺差”向“经常项目顺差、资本项目逆差”的新常态转变,温彬预计,2016年我国资本项目继续呈现净流出状态。其中,随着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扩大,直接投资净流入规模会继续下降;居民和企业部门资产负债表币种的重构还会进行;证券投资双向流动的规模还会扩大。“总的来看,我国跨境资金流动风险总体可控。”
外汇储备形势仍然安全,可满足正常国际收支需要
2015年,我国经常性项目顺差近3000亿美元,但资本项目逆差扩大,导致外汇储备下降3000多亿美元。刘涛雄认为,由此来看,外汇储备下降主要是资本项目逆差造成的。
需要注意的是,自2015年初以来,美联储加息预期不断强化,美元指数连续走高,包括人民币在内的非美元货币走弱,特别是去年8月11日人民币中间价报价机制改革以后,离岸人民币呈现贬值走势,引发在岸人民币贬值预期,导致企业和居民部门资产负债表币种结构调整,结汇减少、购汇增加,引起外汇储备下降。温彬认为,这些都是对外资产由储备资产向民间部门转移的过程,不应过度解读。
衡量一国外汇储备是否充足通常采用两个指标:一是满足3个月进口支付需要;二是外汇储备余额能够覆盖短期外债余额。静态看,2015年末,我国外汇储备3.3万亿美元,约是3个月平均进口额的8倍、短期外债的3倍。温彬表示,即使考虑2016年我国外汇储备有进一步减少的可能,我国外汇储备形势仍然安全,可以满足正常国际收支需要,抵御跨境资本流动冲击。
“外汇储备属于国家主权财富,其投资特点是低风险低收益,因此持有过多的外汇储备对国家来讲并不经济。”刘涛雄认为,我国外汇储备的逐步下降是发展中的一个必然过程,巨额外汇储备是过去我国长期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结果,维持那么高的巨额外汇储备既不合算也没有必要。外汇储备的下降实际上也意味着对外资产的持有由中央银行逐步地转向了社会和民间。
刘涛雄分析,从未来看,我国外汇储备进一步下降是个大概率事件。因为保有外汇储备的最主要目的,在于应对外汇市场和国际收支的过度波动,目前外汇储备量还有足够的下降空间。
对正常的汇率波动应予理解,人民币不存在长期贬值基础
年初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波动加剧,从春节前的贬值走势到春节后的企稳回升,温彬认为,这主要是受美联储继续加息预期减弱的影响。
“总的来看,到目前为止,近期人民币汇率的下跌都还属于外汇市场的正常调整。”刘涛雄认为,外汇市场币值确定的根本是投资者对不同币种资产收益的预期。
刘涛雄强调,我们对于基于市场规律发生的正常汇率波动应予以理解,汇率正常波动恰恰是市场自我调整,促进外汇市场均衡和国际收支平衡的基本手段。但正因为这样,基于对中国经济长期增长潜力的基本判断,随着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深入和经济增长的逐步稳定,对人民币资产的需求会逐步恢复和走强。
“从中国实体经济情况来判断,温和的贸易顺差还会继续保持,短期内也不会有太大的通胀压力。”刘涛雄认为,这些都说明对人民币资产不存在持续长期走弱的基础,也就是说人民币不存在长期持续贬值的基础。
温彬表示,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在一系列稳增长措施的作用下,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增长,经常项目顺差以及外汇储备充足,有助于人民币汇率指数总体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