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粗钢产能短期内不会出现较大变化。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粗钢总产能约为12亿吨,2015年粗钢产量8.04亿吨,同比下降2.3%,是1981年以来的首次下降;产能利用率持续下降,已降至低于70%的水平;行业亏损面为50.5%,亏损总额645亿元;重点大中型企业平均负债率为70%左右,部分企业资不抵债。进入2016年,尽管粗钢产量继续保持下降态势,但降幅有限,对钢市难以产生较大影响。
二是出口下降,不确定因素增加。2015年,我国出口钢材总量1.12亿吨,平均每个季度为2800万吨左右,由此也引发了37起的贸易摩擦,涉案金额47亿美元。2016年1月份,我国出口钢材974万吨,同比下降5.3%;同时,1月份我国进出口总额(人民币计算)同比分别下降了6.6%和14.4%。在出口形势严峻和前景不确定因素增加的条件下,依靠增加钢材出口缓解国内市场压力想法“不切实际”。同时,2月份因国内春节长假,钢材出口量不可能好于1月份,出口回升预计要等到第二季度。
三是地方省市下调GDP增速目标。春节前,随着各地“两会”结束,2016年GDP增速目标也浮出水面,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全国GDP增速6.5%以上目标后,有15个省份下调了目标增速,6个省份维持目标增速不变,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山东、广西、黑龙江、吉林等省市今年制定的都是区间目标。其中,广西、江苏、山东GDP增速目标区间为7.5%~8%;广东、浙江为7%~7.5%,上海为6.5%~7%。设定区间目标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今年经济不确定性比较大,设定区间目标不失为一种灵活处理的方法。另一方面,这也表明地方对经济下行的容忍度在提高,同时也为去产能、调结构留有余地。因此,钢市需求将以稳定为主,出现各种“热”刺激的概率不大。
四是去产能没有实质性启动。2月初,国务院出台文件化解钢铁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确定未来5年减少粗钢1亿吨~1.5亿吨,平均每年减少粗钢2000万吨~3000万吨,平均每月减少粗钢166.6万吨~250万吨,平均每天(30天计)减少粗钢5.55万吨~8.33万吨,预计真正发力要在第二季度。
总之,尽管季节回暖,气候条件有利于钢材需求复苏,但粗钢总产能、出口下降、地方GDP增速目标稳中有降以及去产能尚未全面启动等直接影响近期钢市,近期钢价上涨后,后市或冲高回落,市场再度陷入“倒春寒”困扰的风险犹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