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收网

行业资讯

下载手机APP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废金属 » 正文

打破常规 向改革难点“开刀”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2-24  浏览次数:35
核心提示: 2015年,钢铁全行业亏损645亿元,亏损面高达50.5%,同比上升了33.67个百分点;自2015年7月份开始始终处于亏损状态,且亏损额逐
  2015年,钢铁全行业亏损645亿元,亏损面高达50.5%,同比上升了33.67个百分点;自2015年7月份开始始终处于亏损状态,且亏损额逐月扩大……

  2016年新年伊始,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亲赴山西调研,了解钢铁、煤炭行业产能过剩的实际情况,并多次督促后续落实情况;2月4日,《国务院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迅速出台……


  不论是不改革调整就无以为继的行业现实,还是政府部门剑指化解过剩产能的政策合力,都告诉我们:一个与钢铁工业数十年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全然不同的、超常规的改革创新的时代已经到来。唯有采取非常规的手段,自主发力,全面、系统、彻底地深化改革,向改革中的“难点”开刀,才是钢铁企业的唯一出路。

打破常规,就是要迅速、彻底地打破旧的发展理念,结合企业实际,主动转变,将五大发展理念落到实处。

 

  《意见》指出,要严格执行环保、能耗、质量、安全、技术等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达不到标准要求的钢铁产能要依法依规退出。显然,环保、能耗、质量、安全标准已经成为企业转型升级的基本内涵。面向“十三五”,钢铁企业不仅要进一步深化市场理念,完成向生产服务商的转变,而且要完成向高效集约、绿色环保、本质安全的现代化强企的转变。

 

  然而,当前,面对行业困境,一些企业仍然存在十分严重的“等靠要”思想;面对市场竞争,仍有钢铁企业对用户的诉求反应“慢半拍”;面对环保压力,仍然是被动应对的企业多,囿于各种压力主动升级改造的少;面对安全标准这条新的“生死线”,安全管理和安全问责是否到位仍然需要每一家企业认真反思。

陈腐的观念不转变,懈怠的思想不根除,钢铁企业在化解过剩、脱困发展的路上便会失去先机。今年,我们在首钢、山钢等已经公布发展规划的企业身上,看到了这种转变。如首钢在“十三五”工作思路中对“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做了自己的解读。山钢则在其2016年的工作思路中明确,面对钢铁“寒冬”的出路就在于大力深化改革、重塑竞争优势、激发创新动力。2015年,宝钢就提出,对长期亏损、扭亏无望的企业要坚决重组或关停;对产品无竞争优势、市场前景不明朗的亏损企业要果断转型;对无战略安排、与主业发展方向不符的亏损企业要尽快退出,这便是“瘦身健体”的“壮士断腕”的勇气。每次打破常规的尝试背后,无不是这些企业对旧理念的挑战;打破常规之后,企业才有可能以新的姿态成为行业发展的领军者。

 

  打破常规,就是要向长期以来制约企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开刀”,进行三项制度改革,特别是人力资源优化,实现企业的高效集约发展。

 

  《意见》明确强调,要做好职工安置。在化解过剩产能过程中,如果企业不能合理分流人员,劳动效率也就很难提高。美国钢铁行业自上世纪70年代进入产业结构调整阶段后,钢铁行业的从业人数从高峰时期的500多万人减少到2010年的85万人;同时,行业的平均毛利率从5.8%上升到11.73%。美国钢铁行业的例子说明,没有人员分流,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调整。但我们必须看到,我国的情况与美国有着本质的不同,我们绝不允许因为行业结构调整,不负责任地造成大规模的员工下岗失业。

因此,妥善分流和安置职工是化解过剩产能工作的关键,也是难点。面对困难,我们唯有打破常规,不断探索新的发展思路,通过全社会系统性地统筹规划调整,将风险降到最低,从而保障化解过剩产能工作的顺利推进。

 

  去年下半年以来,不少企业在生产经营极端困难的形势下,选择了减员增效。比如,河北钢铁集团通过发展多元产业,不仅分流了人员,减轻了主业负担,而且弥补了主业的亏损,总体上实现了盈利;武汉钢铁集团一边开展业务回归,一边对富余劳动力进行技能培训并向外劳务输出,不仅降低了企业的劳动力成本,也解决了职工的就业问题,这些成功的经验都值得我们总结和借鉴。

 

  打破常规,一方面要求钢企在不断深化常规改革的同时,努力创新培育新的增长动能;另一方面,对一些已经严重不具备竞争力的钢企来说,在当下选择激流勇退未尝不是一种进步。

深化改革的大旗已在钢铁行业飘扬多年,在实践中,一些钢铁企业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例如,在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方面,一些企业运用现代管理理念,合并精简职能重复的管理部门,减少管理层级,提高管理效率;在生产经营体制方面,理顺资金、采购、营销等方面的管理体制,创新采购和营销模式……在深化改革过程中,这些好的常规动作能够为钢铁企业带来一些稳定的成果,也是企业推进非常规改革的重要保障。

 

  与此同时,在近年来中央突出强调要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的背景下,钢铁企业还可以结合自身的发展特点,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重大科技攻关,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互联网+”行动等。例如,钢铁企业通过提升企业研发、生产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向智能化工厂的方向迈进;或者积极参与钢铁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以互联网订单为基础,满足客户多品种、小批量的个性化、柔性化产品定制新模式,创新服务方法,提升服务水平。

 

  当然,在化解产能过剩的大势下,选择激流勇退也是另一种形式的打破常规。在既有的业务、产品已经难以维持企业正常运作的情况下,选择现在这样有政策托底支撑的时机离开,依托自身在其他领域的优势转型别的产业、寻找新的发展空间也未尝不是一种勇气和进步。
在这个改革创新的时代,我们正经受改革的阵痛,也必将在阵痛中开启新的发展航程。钢铁企业只有摒弃旧的思维观念,进一步加大深化改革力度,不断创新求变,才能在这一波大浪淘沙中迎来脱胎换骨的新生。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付款方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服务条款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最新发布 | 最新供应 | 最新公司 | 回收信息 | 粤ICP备14082258号-1

©2007-2018 广州迅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