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仅有的3座垃圾处理场频频告急,一边是每天不断产生的生活垃圾。如何破“垃圾围城”之困?
无锡“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六治”中的一“治”就是:通过将生活垃圾分类“四改三”方案,新建有害垃圾、餐厨垃圾、可回收物等三大分类收运体系,计划用三到四年时间新增数千吨处理能力。全面开展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加快垃圾分类收集、中转和处理体系建设,推进城乡垃圾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2017年,建成区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覆盖率达到25%。2020年,无锡市建成区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覆盖率达70%,基本实现生活垃圾全量焚烧,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8%。
生活垃圾逐年增加处理能力捉襟见肘
“生活垃圾逐年增加,垃圾处理能力捉襟见肘。”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市区共收集清运和无害化处理垃圾142多万吨,日产垃圾总量约3900吨。今年一季度,市区收集清运垃圾近38万吨,日均垃圾产量4200吨,同比增长了17%。据测算,市区垃圾量以5%—10%的速度逐年递增,垃圾处理形势不容乐观。
相关人士介绍,目前,市区生活垃圾主要靠焚烧和填埋这两种方式处置。惠联、益多两座垃圾焚烧厂设计日处理能力均为1000吨,基本满负荷运转,焚烧的垃圾量约占市区垃圾总量的45%。“这两座垃圾焚烧厂造得都比较早,运行至今设备已经老化。”该人士介绍说。其余55%的垃圾则靠桃花山填埋场处理,每天填埋垃圾达2000多吨,远超其环评设计量的800吨,眼下桃花山填埋场已库容告急。
“垃圾产生量逐年增加,但是处理能力不足。”他表示,当前无锡生活垃圾处理的压力非常大。
三年投入5000多万逐步改造转运设施
垃圾处理难,到底难在哪里?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除了垃圾产生量与处理能力不成正比、生活垃圾终端处理设施建设较滞后外,源头上迟迟推广不开也是制约分类难的因素之一。
“马上就有出路了。”市城管局相关人士透露,一大波垃圾处置设施项目即将上马。市政府常务会议已经审议并通过《无锡市生活垃圾、餐厨(易腐)垃圾、飞灰处置设施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无锡将在惠山区惠联焚烧厂建400吨的餐厨垃圾处理项目,在新吴区和锡山区各新上150吨的餐厨垃圾处理项目。此外,还将在各垃圾转运站推广小型、分散的餐厨垃圾处理项目,总量达120吨。换句话说,3年后,市区每天的餐厨垃圾处理能力将达820吨。到2030年,无锡市区餐厨和易腐垃圾日均产生量也就817吨。“这意味着,3年过后,市区餐厨垃圾将实现全量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与此同步的是,3年内,市级财政计划投入5000多万元,逐步进行环卫转运车辆、转运箱体及大型转运站的提升改造。今年市级财政投入2000多万元,在梁溪区和滨湖区新增16辆转运车,更新72个转运箱体,提标改造4个大型转运站。
该人士表示,无锡计划通过3-4年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将无锡生活垃圾的焚烧总量日处理能力提升到7500吨,实现无锡生活垃圾的全面焚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