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将建立《化学工业园区入园项目“绿色化工”评价制度》,‘绿评’要放在‘环评’、‘安评’和‘能评’之前,在项目申请报告提交后由管委会组织有关部门和相关专家先期进行,技术落后、规模偏小、不能形成产业集群的项目坚决不要。”在日前召开的山东省化工行业(园区)污染综合整治技术交流暨供需对接会上,省石油化学工业协会规划发展部主任乔法兴透露。
“绿评”出台的预期显然加快了石化企业环境治理和节能降耗的节奏。当日的技术交流暨供需对接会吸引了来自全省的300多家石化企业参加,为污染综合整治寻“良方”。
园区化发展“绿色化工”
值得关注的是,山东省石油和化学工业的主营业务收入接近3万亿元,在全国同行业和全省工业经济中都占25%以上,经济总量和效益20多年来一直居于国内首位。在产业结构上,石油化工、化肥、无机化工、橡胶加工四个传统产业占全行业比重51.41%。
如此庞大体量的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如今正面临一次重要的环保洗礼———通过园区化,发展“绿色化工”。
“近年来,全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向园区集聚式、一体化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乔法兴说。以青岛、烟台、威海为主的半岛轮胎产业集群和以广饶、寿光为中心的鲁北轮胎产业集群内的子午胎产能分别占全省的47%和45%;形成了青岛、潍坊、东营、滨州为主的东部沿海石化产业带、盐化产业带和鲁西南的煤化工产业带。
据了解,“绿色化工”指的是在化工产品生产过程中,从工艺源头上就贯彻环保的理念,推行源头消减、进行生产过程的优化集成、废物再利用与资源化,从而降低成本与消耗、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和毒性、减少产品全生命周期对环境的不良影响。“绿色化工”的兴起,使化学工业环境污染的治理,由先污染后治理转向从源头上根治环境污染。最理想的“绿色化工”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用无毒无害的原料,在安全高效的条件下,全部转变成对环境友好的产品。”
乔法兴透露,“绿色化工”需要把园区作为一个整体。园区要舍得投入,尤其是在环境、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做到和“绿色化工”要求相一致。
“虽然与项目筛选和清洁生产这些从源头上实施“绿色化工”相比,环保与物流设施的作用相对要间接一些,但却是不可或缺的,科学完善的公用设施对‘绿色化工’的开展能起到相得益彰的累加效应。”乔法兴说。
他还表示,“绿评”的初步指标可以先考虑定为同行业技术先进性、规模化和是否形成产业链等3项,“绿评”通过后方能进入下道程序,指标则可以不断完善。
技术选择花落谁家
从“绿评”制度的初步设想来看,企业要取得进园区的“绿卡”,就必须在污染综合整治上做文章,首先要选择哪家第三方企业作为技术供方。
在上述污染综合整治技术交流暨供需对接会上,对参会的来自全国19家环保技术供方企业带来的技术及案例,石化企业们都一一了解和筛选。
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是石化行业最常见的一种污染。VOC到底是什么?其实它不但能生成臭氧,也是PM2.5的“前体物”。专家表示,如苯、甲苯等有机物通过氧化、聚合生成挥发性有机物,然后通过凝结等方式形成二次有机颗粒物,再转化成PM2.5。正是它的万千变化,让细粒子污染渐趋严重。
天津同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针对VOCs污染开发出了一系列园区VOCs“点线面”立体监测设备以及多级VOCs综合监管平台等,吸引了石化企业的目光。“每次进样完成后,分析仪自动对定量环进行的吹扫以及色谱柱的反吹扫,使色谱柱内无须检测的组分快速反向排出分析仪,有效缩短了分析周期1/3以上。”该公司相关负责人在介绍园区VOCs“点线面”立体监测优点时说。
随着各个省、直辖市陆续公布排污收费标准,多级VOCs综合监管平台的需求将进一步释放。该负责人表示,目前,山东多地均有成熟的该产品使用案例,如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蓝色经济产业园区挥发性有机物监测系统、东营环境保护局VOC在线监测平台等。
“碳排放不足传统焚烧的50%,接近天然气发电水平。”山东博润公司相关人士在介绍其等离子体气化技术优势时,对一家前来咨询的石化企业人士介绍说。
据上海第升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自2000年以来该公司在全国范围内已有近百套案例,为废物处置中心、制药公司、化工等行业的客户解决了工业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处置、VOC有机废气、臭气、贵金属催化剂回收等问题。
据悉,前期省环保技术服务中心组织专家对报名期限内提交参会申请的66家技术供方企业进行了资格审查、技术水平和技术能力评估,从中选出了这19家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