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成都市锦江区东风路23号院的居民陈俊辉阿姨走下楼,在单元门口的 “花园塔”摘下一根自己种植的莴笋做菜。在这个用塑料桶改装的“花园塔”里,不仅可以种植蔬菜花卉,还能利用中间的孔洞分解果皮、剩余蔬菜等垃圾。而这正是该社区推进垃圾分类的一大尝试。
据23号院所在的水井坊街道办事处调查,该辖区超过80%的居民都做到了垃圾分类。是什么让这些年龄、经济条件、性格都迥异的老百姓,都能参与到垃圾分类中呢?陈俊辉认为,这与当地积极推动社区、社工、社会组织联动有关,“三社联动”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又能给社区治理带来怎样的启示?
垃圾分类推进慢
与社会组织合作找解决办法
“花园塔”是陈阿姨和一家叫做爱有戏社区文化发展中心(下称“爱有戏”)的社会组织工作人员周俊安一起做起来的。
周俊安找来了几个大小不一的白色塑料桶,往桶中装入有蚯蚓的土壤,再在土壤中间插一根有孔洞的管子。居民们可以将果皮等垃圾放到管子里,管子经过发酵就会产生蚯蚓爱吃的食物,从而造就又肥又蓬松的土壤,让陈阿姨家的莴笋长得绿油油的。
“我们院子里的垃圾基本都分类了,除了这个‘花园塔’可以消化餐厨垃圾外,废纸、玻璃等可回收垃圾,就投入到院子门口的铁箱里,有专人回收。”陈俊辉说。
其实,陈阿姨所在的社区,以前也推行过垃圾分类,但一般也就是做做宣传栏、贴贴标语,垃圾分类仍然落实不到行动上,有的居民还抱怨垃圾分类麻烦。
为什么垃圾分类推不动?水井坊街道办负责人认为,关键是推广方式相对单一、业余,要真正做好这件事,还得借助专业团队的力量,来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我们分析后,认为社会组织有其专业性。他们以第三方身份和居民互动,链接基金会、志愿者等多种社会资源,能够做到很多以前社区只是想想而已的事。”水井坊街道办相关负责人认为。
带着这样的理念,水井坊街道办为一群乐于公益的志愿者提供一间免费办公室。这群志愿者中就有“爱有戏”的创始人刘飞。
社会组织做了啥
让居民主动实施垃圾分类
街道办倡导了多年无法实现,一个社会组织又如何推进垃圾分类呢?
在水井坊街道办辖区,让陈阿姨引以为自豪的“花园塔”共有40多个。“让居民们有参与感,共同来关心爱护环境。”爱有戏社区文化发展中心锦江项目办主任申权表示,老百姓在参与中,逐步感受到垃圾再利用和田园种植的乐趣。
增强居民参与乐趣的同时,如何提升他们的责任感,以及他们对垃圾分类、环境保护的意识,也是“爱有戏”工作的重要着力点。“爱有戏”有一个明星项目“义集”,大家通过在“义集”上奉献自己的一些物品,或表演一些节目,为当地的困难群众筹集资金和物品。
陈阿姨记得两年前“义集”上的一个节目,大家自编自演了生活在垃圾中转站附近,连窗户都不敢开的小品。“节目不仅让大家哈哈笑,也让他们意识到垃圾处理不好是个大问题!”
更多的激励也在跟上,专业从事垃圾分类业务的绿色地球公司制作了专业的垃圾分类铁箱,对各家各户的垃圾分类情况进行积分,并根据积分兑换礼品,鼓励大家实施垃圾分类。“每个月都来,上个月我刚换了3块肥皂。现在大家都习惯把垃圾分类再丢!”23号院的居民陈毅说。
与此同时,水井坊街道办也给“爱有戏”提供资金支持。2015年,“爱有戏”在水井坊街道承接各类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上百万元,并链接到各类基金会,获得上百万资金,陈阿姨家的“花园塔”就来自此类费用。
一个标志性的事件证明了水井坊的成功。由于大家都实施了垃圾分类,目前,该街道办辖区已取消了所有垃圾中转站,实现了街道辖区“垃圾不落地”。
因为意识到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巨大作用,近年来,水井坊街道办已先后培育、孵化社会组织达52家。其中,有10余家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城市管理工作。
“三社联动”好在哪
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初步落实
解决垃圾分类问题,只是水井坊街道社区、社工、社会组织“三社联动”工作效果的一个缩影。
去年底,省民政厅民间组织管理局、基层政权处、社工处负责人,分别到绵阳市、德阳市、成都市等地调研后发现,“三社联动”不仅仅是水井坊在开展,全省多地都在紧锣密鼓地推进。
成都市基本建成以社区为平台,以项目为引领,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工作模式。绵阳市委市政府将“三社联动”作为创新的重要载体,在全市范围内深入开展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示范单位的创建活动,推广具有地方特色和可复制经验的典型基层治理模式……“各地都出台了推进社区建设的系列政策文件,经费得到较好保障,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初步得到落实,社会组织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省民政厅民间组织管理局局长刘涛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