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府办公厅印发了《广州市城市管理第十三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下称《规划》),其中透露,到2020年,基本建成七大垃圾处理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基本实现“原生垃圾零填埋”的目标;到2020年,实现无人机监控常态化,建成区历史违法建设基本处理完毕;此外,还要实现“繁华区域公厕间距不大于500米,流动人口密集区域公厕间距不大于300米”等目标。
基本实现原生垃圾零填埋
垃圾处置工作一直受到市民关注,《规划》提出,加快推进5座资源热力电厂(第三、四、五、六、七资源热力电厂)、兴丰应急填埋场、餐厨垃圾处理厂(李坑综合处理厂、生物质综合处理厂、增城区餐厨垃圾处理厂等)的建设,适时启动新一轮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和生活垃圾应急综合处理设施建设。
到2020年,基本建成七大垃圾处理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形成物质回收利用、焚烧处理、生化处理和填埋处置相互协调共生的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局面,全市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0%,基本实现“原生垃圾零填埋”的目标。
此外,还将完善垃圾填埋场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实现对全市所有垃圾填埋场的实时监控。
繁华区域500米内有公厕
《规划》同时要求规范户外广告和招牌设置,完成《广州市户外广告和招牌设置管理条例》立法工作,为彻底解决目前户外广告招牌设置管理的瓶颈问题提供制度依据。逐步清理存在安全隐患的户外广告和招牌;坚决查处未批先建、审批过期的户外广告。
《规划》提出,因地制宜加大环卫公厕补点建设力度,推动经营服务类单位对外开放公厕,优化公厕布局,实现建成区域公厕保有量达到4~7座/平方公里,繁华区域公厕间距不大于500米,流动人口密集区域公厕间距不大于300米。
《规划》还要求,到2020年,实现无人机监控违法建设常态化,监控面积覆盖率不小于全市行政区范围的95%,新增违法建设治理率超过90%;工地噪音扰民办结回复率达100%,“六乱整治”市民投诉办结回复率达100%。分类处理历史违法建设,力争到2020年,建成区历史违法建设基本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