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收网

行业资讯

下载手机APP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二手设备 » 正文

呼声高应者少 成都蔬菜生产机械化推行难度大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5-26  浏览次数:142
核心提示:据了解,成都蔬菜生产机械化推广难度较大。成都市农委通过实践调研加强农机农艺融合力度,建立一套成都市主要蔬菜品种的机械化栽

据了解,成都蔬菜生产机械化推广难度较大。成都市农委通过实践调研加强农机农艺融合力度,建立一套成都市主要蔬菜品种的机械化栽种标准和模式,推动蔬菜生产的机械化、工厂化和设施化发展。

城市都有其“菜篮子”基地,对于主城区人口过千万的成都来说,周边县区自然承担起了“菜篮子”的功能。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城市规模的快速扩张,提高蔬菜生产的效率也被提上了议事日程。怎样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型为机械化程度较高的现代产业?这一课题,成都市相关部门近几年来一直在积极探索实践。

但效果怎样?来自于成都市农委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情况不容乐观,制约因素很多、很复杂,要使蔬菜生产实现全程机械化难上加难,实现一定程度的机械化也需一个过程。究竟难在哪儿?怎样破解?带着这样的疑问,经过实地走访,进行了调查。

现状:蔬菜机械化生产总是呼声高应者少

成都市农委充分意识到,蔬菜生产机械化的呼声越来越高,蔬菜机械化生产对保证蔬菜产品质量、优化劳动生产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成都市农委牵头在郫都区和彭州市等试验示范基地举行了甘蓝、生菜等品种全程机械化生产的现场演示,可前来观摩的种植户们并不上心,回去后照旧人工操作。

“我那5亩地本来就小,又分好几块,这么大的机器在田里打不了转,再说机器只能一垄栽4行,我们人工是栽6行,每亩地减少收成20%。”郫都区新民场镇蔬菜种植户张传富说。像张传富这样的宁愿付出高额的人工成本也不使用机器的种植户不在少数。

其实去年在这两地演示的机械,是从意大利引进的集土地耕整、机械化移栽、机械化收获的全套设备,属于当今国际上比较先进的机械。从当时的演示视频来看,在土地耕整时可以一次性完成旋耕、起垄、施肥、覆膜,只要是采用穴盘式机械化育苗,其钳夹式蔬菜移栽机可以对辣椒、茄子、西红柿、莲花白、莴笋等多种蔬菜进行移栽,全自动收割机带自动驾驶仪,采用液压控制,卡特皮勒履带,前置切割头,电动液压感应可自动调节切割高度。

在郫都区友爱镇金台村和安德镇泉水村分别参观了用机械化移栽的生菜示范基地和人工栽植的生菜园,两者均采用的是起垄覆膜栽培技术,长势都很好,区别仅在于机器栽的每垄4行,人工栽的每垄6行。据说收割时,机器栽的株体比人工栽的要大些,但亩产量还是比不了人工栽植。可如果把人工成本算进来,机器栽的还是要占明显优势。

为了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郫都区早在2009年前后就着手蔬菜机械化生产的尝试,他们曾引进川龙CL—0918型蔬菜育苗气吸式精量播种流水线,至今几乎所有的蔬菜苗都可在智能温棚里机械化育成;移栽环节曾引进东风井关PVHR2—E18型蔬菜移栽机、华龙2ZBLZ—4型蔬菜移栽机以及洋马PF2R自走式全自动蔬菜移栽机,另外在直播、植保等环节均尝试过一定程度的机械化。这些机械都有各自优越性,但推广率均不高。

“蔬菜生产机械化很重要也很必要,但实践经验告诉我们,推行起来难度还是很大,这个过程还很长,我们要做的努力还有很多。”郫都区农林局农机中心主任梁小翎说。

呼声高应者少 成都蔬菜生产机械化推行难度大

原因:农田标准化经营规模不够是关键

据调查,成都市大量蔬菜种植业主都是小规模的,甚至还停留在一家一户的家庭经营模式。成都市蔬菜种植面积达236万亩,郫都区就有10余万亩,几乎一半以上还是以家庭为主的小规模经营,30~50亩的占30%左右,50亩以上的业主占比非常小。家庭经营一般5亩以内,30~50亩的小规模种植户,也大多采用季节性流转,难以对田块原来的模样进行改变。而机械化生产最适宜的田块则应具备5亩以上单块连片的特点。

不少种植户都说成都平原土壤层薄,且田块之间存在落差,如果只是推倒田埂将小田变成大田照样难以机械耕作,“有可能这里耕25公分下去还是土,但到了另一个地方耕下去就是卵石层。”要改变这种状况,除非进行大规模的土地整治,也就是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其实这项工作各区市县每年都在进行,郫都区每年要投入4000多万元,目前共建成高标准农田10余万亩,“但这些主要集中在一三产业互动的区域,整治出来种蔬菜的很少,种粮油的居多,比如种油菜,大片大片的油菜花加上农家乐,发展乡村旅游很赚钱。”梁小翎说。

进行大片高标准农田建设,必须让土地先连片大规模地流转起来,然而土地流转价格日益走高,加之蔬菜种植自身的复杂性和高风险,确实吓退了不少业主。“郫都区部分地区土地流转价现已涨成每亩1000斤大米,村上还要收取每亩100元管理费,算下来每亩流转费2000多元,因此大规模流转土地的业主要么种经济效益高的花木,要么种政策补贴高且农机化技术成熟的粮油。”梁小翎说。这话正好回答了50亩以上的蔬菜规模种植户占比少的原因。

据分析,制约蔬菜机械化生产的客观原因还有:蔬菜生产田间管理程序复杂,蔬菜生产周期比较短,品种又繁多,机械的适应性差,许多蔬菜又是一次播种多次收获,机械化操作比较困难。再者绝大多数蔬菜品种都是以新鲜的幼叶、多汁的果实为主,机械采收容易造成损伤,以及许多蔬菜在大棚内生长,对作业机械的要求比较高。还有的蔬菜是套种的,机械操作困难等等。生产从业者的认识水平尚未达到一定程度等主观原因也有影响。

办法:机艺融合是破解之道

成都市农委在一份调研报告中总结道:“蔬菜生产要实现机械化,需要农机和农艺的深度融合。农艺是农机的目标方向,所以农机必须适应农艺,根据蔬菜的种植规格、分畦起垄、开沟排水等要求,进行农机研制和改造;农机是农艺的载体,所以农艺必须适应农机,种植模式要与农机相配套,蔬菜品种布局要相对集中,满足机械化作业的需求。二者互为基础、互相联系,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这段话说得很精到,可谓未来的破解之路。

为此,目前由成都市农委牵头,正通过四方联动共同推进蔬菜生产全程机械化:联合市农林科学院农机研究所、园艺所、作物所和市农技总站,开展田间试验的农艺技术支持;加强与农业部南京农机化研究所、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工程科学研究院的合作,了解全国先进蔬菜机具的研发、使用等方面的资源和信息,邀请蔬菜方面的专家到成都现场指导蔬菜全程机械化生产;与成都吉峰凯茂销售有限公司、四川川龙拖拉机制造有限公司以及相关制造企业和经销企业合作,利用他们的优势,在国外先进设备引进和技术研发方面开展合作;选择有实力、有经验、有积极性的农民合作社建立试验基地,根据不同作物引进适宜新机具开展试验示范,并“订单式”的研制适合成都蔬菜生产的机械。下一步具体工作计划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整合各方各级资金,每年投入不少于300万元,积极争取国家蔬菜方面的项目资金和省级现代农业推进项目资金,鼓励县级拿出资金和项目开展蔬菜全程机械化试验示范。

开展土地耕整、机械化育苗、机械化移栽和机械化直播等环节的探索,通过农机农艺深度融合并反复试验,完善蔬菜机械化生产农机和农艺技术,在全市示范和推广。

进一步加快高性能蔬菜生产机械的引进,并组织技术力量消化吸收,根据成都蔬菜品种和种植习惯,并联合本地农机制造企业进行属地化改造,实现蔬菜生产机具“成都造”。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付款方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服务条款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最新发布 | 最新供应 | 最新公司 | 回收信息 | 粤ICP备14082258号-1

©2007-2018 广州迅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