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从4月7日开始环保部在京津冀及周边28个城市,也就是北京、天津及周边26个污染传输通道城市内启动大气污染治理强化督查。近两个月来,强化督查组已经发现存在环境问题的企业近万家,占比接近7成。
梳理环保部每天公布的问题清单,“散乱污”成为其中的高频词,而根据各地初步列明情况,京津冀区域内散乱污企业数量达到5.6万家。哪些企业处于环保部高压处置的“散乱污”企业?为何这些企业此前没有被发现?今后该如何整治?
环保部通报,强化督查目前已完成三个轮次的检查,在京津冀2+26个城市现场检查企业超过14200家,发现存在环境问题企业达到9700家以上,占比接近69%。而其中,“散乱污”企业数目惊人。
根据目前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8个城市初步上报的清单,散乱污企业总数可能超过5.6万家。在强化督查中,截至到26日,各督查组共发现“散乱污””企业问题3510个,其中新发现清单外“散乱污”企业655家,还包括多个未上报的“散乱污”企业集群。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贺克斌解释,与大企业高架排放源相比,散乱污小企业“遍地开花”“四处冒烟”,对本地的污染更加直接,“从排放高度说,散乱污企业排放低,是影响局部的比较多,但是因为无一例外的(京津冀所有城市)都有这个问题,在京津冀区域内是大量存在的。用模型来做源解析,可能散乱污企业和一些中小排放源污染占比已到大比例。”
如何定义“散乱污”企业?环保部环监局局长田为勇给了以下几个标签,工艺落后,不符合产业政策;没有任何治理设施、污染较重;不符合当地规划布局;只有个别经营者受益,严重危害周边群众健康。
田为勇表示,通过此次强化督查,要清查污染“死角”,摸清底数,“散乱污现在仍是各地清查、责令停产、整顿阶段,如果那时候这个企业仍然无法完成改造达标排放,就必须按照京津冀大气污染治理强化方案,严格取缔。”
当前,环保部对存在问题企业数量采取日日通报的原则,从数据上看,在督查启动的近两个月间,现场检查存在环保问题几乎每日都接近70%左右,有时候甚至能“一查一个准”。为何这些企业前期都没有被有效的监管。田为勇解释,在此次督查进行中,依靠热点网格定位、卫星遥感等技术。从前期经验看,污染浓度高的网格区域内一定有排放突出的污染源。如果不是大企业,就有很大可能是散乱污的企业集群。
值得关注的是,在高频强化督查下,仍然存在局地“散乱污”企业死灰复燃的情况。此前,环保部已对廊坊市大气治理问题进行挂牌督办,原因就是该市部分“散乱污”企业集群违法排污问题突出,部分基层党委、政府存在认识、履职不到位的情况。
田为勇表示,为促使地方政府整治违法排污企业,环保部还将根据各地上报及现场检查情况,对各地散乱污企业集群情况列明清单,并对已有问题清单逐个“销号”,并加大巡查、监督力度,“强化督查既要督企也要督政,最后解决散乱污企业要靠地方政府去解决,比如问题清单给了你为什么不办,这需要说道说道。我相信通过一年的大督查,能够解决一大批散乱污企业问题。”
国务院政策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研究所所长常纪文认为,要倒逼地方铲除“散乱污”企业生存的土壤,“很多企业是非法的,也没有什么注册地,所以地方其实不愿意管,有时也很难发现(这些企业),现在通过这两个月执法,高压倒逼地方加快产业结构转型。”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贺克斌作为专家组成员,目前也正在为今年冬季污染治理谋划精准路线图,为确保《大气十条》污染治理目标实现,预计今冬“错峰生产”等措施将继续加码,“通过去年(冬病夏治)的实践,感觉到冬季气象条件和供暖刚需,使整个冬天可以调控的余地特别小。所以要为供暖让路,除了散乱污加大力度外,就是加大错峰生产,在(去年)原有基础上,行业范围和地域范围都要扩大。再一个就是在交通结构上,我们要把运煤大卡车调整到铁路运输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