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环境保护部发布了《2016中国近岸海域环境质量公报》,全面、系统地反映了2016年全国近岸海域环境状况和海洋环境保护工作进展情况。6月29日,环保部环境监测司负责人就公报答记者问。
环保部环境监测司司长刘志全介绍,2016年,全国近岸海域一、二、三、四类及劣四类水质点位比例分别为32.4%、41.0%、10.3%、3.1%、13.2%,水质级别一般,同比保持稳定。水质超标站点主要集中在渤海湾、长江口、珠江口、辽东湾以及江苏、浙江、广东省部分近岸海域。
公报显示,在9个重要海湾中,长江口、杭州湾和闽江口水质极差。在沿海省份中,上海水质极差,优良点位比例为0。
对此,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长江口的水质差,主要和陆源污染有很大关系,全国40%左右的废污水排进了长江流域。
全国直排污水总量65亿吨
刘志全称,2016年近岸海域开展的监测工作主要包括:近岸海域水质监测、部分重要河口海湾海洋生物、沉积物监测、入海河流水质监测、直排海污染源监测、部分海水浴场及渔业水域水质监测。
公报指出,监测结果表明:2016年,全国近岸海域优良点位(一、二类)比例为73.4%,水质级别为一般,水质基本保持稳定,主要超标因子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全国入海河流断面I~III类水质断面比例为46.8%,主要超标因子为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
2016年,近岸海域国控环境质量监测点位由原301个调整为417个,按照延续监测点位计算,优良点位比例为70.7%。超标点位主要集中在辽东湾、渤海湾、长江口、珠江口以及江苏、浙江、广东部分近岸海域,主要超标因子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
刘志全介绍,2016年,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评价,全国入海河流水质状况总体为轻度污染,同比有所好转。
对比2011年至2016年海水各级别水质点位比例,刘志全认为,优良海水比例呈波动上升趋势,劣四类海水比例呈波动下降趋势,全国近岸海域水质总体呈改善趋势。
同时,在直排海污染源污水排放方面,2016年,对419个日排污水量大于100立方米的直排海工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综合排污口进行了监测。全国直排海污染源污水排放总量65.7亿吨,同比有所增加。
马军介绍,现在从污染源的转移趋势来看,是从东部向中西部转移,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还有一个趋势就是从内地向海岸线转移的趋势,工业园区很多规划建设在沿海地区,增加了直排海污染源污水排放总量。
陆源污染是主要根源
在沿海各省(区、市)直排海污染源排放情况中,福建的污水排放量最大,其次是浙江和广东;浙江的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最大,其次是辽宁和福建。
公报指出,9个重要海湾中,北部湾水质优;辽东湾、黄河口和胶州湾水质一般;渤海湾和珠江口水质差;长江口、杭州湾和闽江口水质极差。
同时,在沿海省份中,广西和海南近岸海域水质优,优良点位比例分别为95.7%和100%。上海和浙江水质极差,优良点位比例分别为0和28.6%。
马军说,这几个海域存在比较大的污染问题和陆源的污染带入有很大的关系,其中,大量排入长江的污水被带入长江口的海域,全国40%左右的废污水排进了长江流域,除了一部分净化之外,相当部分流进了海洋,这也是为什么长江口的污染问题远大于其他海域。杭州湾的污染问题,除了江苏、浙江、上海等地区向杭州湾排放污染物外,钱塘江也会从上游带入污染物,其上游的造纸等产业排放很大。
据人民网(603000,股吧)报道,长江航务管理局资料显示,长江作为水源地,沿线化工产量约占全国的46%,长江干线港口危化品吞吐量已达1.7亿吨,生产和运输的危化品种类超过250种。
马军介绍,长江流域的污染问题比较难解决,在陆源污染方面,长江流域聚集了大约4.5亿人口,沿线城市重化工产业问题突出,即便是经济发展较好的大城市上海,也有很多重化工,而其上游的城市更是在纷纷发展重化工产业。